集安市头道镇东村地处集安市西部,距集安市区77公里,通化市区30.5公里,幅员12.13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0525.5亩、耕地面积3334.5亩,水田1200亩。下辖西大湾子、高丽沟、翁圈里3个自然屯,15个居民组,常住人口520户、1765人。 当初,无产业支撑、集体经济薄弱是东村存在的最大问题。村里大部分村民外出打工,剩下常住的基本是老弱病残的留守人员,大多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况且90%是贫瘠的山坡地,经营中需要投入的多,而产出少,几乎无收入。再加上视农为本,不愿接受新技术,甘愿受穷的保守观念,那时候的东村看上去“蔫巴”。 可国家能眼睁睁地看着东村受穷吗?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党和政府立足实际,为东村送去政策、资金、技术,通过扶贫产业项目,19户40名贫困人员全部实现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迈向新台阶,也为这个曾经“蔫巴”的东村带去了新的希望。 配齐扶贫力量 强化脱贫安全感 要想帮助东村摆脱贫困现状,有一个好的扶贫队伍是关键,各级包保单位、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员决心改变东村现状。按照“八入八不入”和民主议定原则,逐户核定收入和贫困人口,精确识别贫困线以下人口,逐户建立脱贫档案,做到识别有序、不落一人、动态调整、随进随出。改环境、立项目、出政策……“两不愁三保障”在这里落地生花。 集安市头道镇东村由通化市住建局、通化市信访局、通化市招商银行进行包保,属地包保单位为集安市委宣传部、住建局、外事办,由通化市住建局作为牵头部门,配齐配强东村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队。 截至目前,在各级的帮助和支持下,充分利用包保单位的工作优势,累计为东村争取项目资金1398.9万元,东村扶贫攻坚战的“粮饷”充足。 改善人居环境 提升村民幸福感 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跟不上,驻村第一书记周鹏涛就琢磨着既要给贫困户带去实惠,也要改变一下村里的环境,让所有村民都能切身感受扶贫政策为家乡带来的真实改变。 为此,村里利用向省国土厅争取来的土地整合项目资金970万元,共修建机耕田灌溉水渠6843延长米,水泥路7.633公里,岸坡防护工程1358米,东村稻田灌溉顺利实施,全村受益;为了进一步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通化市住建局无偿为东村修建一座文化广场,目前已完成投资37.9万元,摊铺沥青路面2200平方米;在了解到东村大部分村民长期饮用空山水和地表水,进入冬季枯水期后,用水困难问题严重的情况后,积极协调资金10万元,为东村打出160余米深水井1座。2019年5-6月份,通化市住建局及自来水公司,共排查管道1000延长米,修复管道漏点7处,安装阀门2个,3通一处,固定管道4处,翁圈里村民已能够保障日常生活用水,吃水难问题基本解决。8月份,集安市水利局经过前期多次摸排调查,拿出了一份详细的《东村自来水改造实施方案》,驻村工作队和村三委成员根据方案进行了入户调查。目前,自来水工程已经完成施工,新建1900米主管道,4200米支管道,东村高丽沟,翁圈里百姓吃水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驻村工作队还对东村5户贫困户危房进行了改造,其中为1户无房户新建55平方米房屋一座、危房户2户的危房进行了翻建,剩余2户进行了暖房子改造。 打造脱贫项目 增强百姓获得感 结合实际,东村以实施玉木耳项目为主,花卉栽培及劳务输出等项目为辅,精准扶贫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玉木耳种植项目。东村与吉林农大合作,投资379万元种植玉木耳(其中通过招商290万元、争取扶贫资金79万元、财政扶贫资金10万元)。通过流转土地25亩,修建大棚8个、1200平方米厂房一座。目前,厂房出租3万元,2019年再投资20万元种植玉木耳(收益2.4万元)。引领带动村民40余人、贫困户5人参与木耳基地劳务,平均提高个人收入每年3000元。 花卉种植项目。利用通化市住建局和集安市住建局包保的优势,积极开展花卉种植项目,集安市住建局无偿提供花卉种植技术指导及花苗。 2019年春季成功种植花卉14万株并全部售出,产生效益11.2万元。2019年初,通化市住建局提供帮助3万元,将2座大棚改造为暖棚,用于进行冬季实验性种植栽培花卉、蔬菜、甜瓜,并取得成功,大棚成功实现四季轮作种植。2019年末,工作队利用扶贫资金又进行了3座大棚升级、改造工作,大棚的作用得到进一步提升。 2019年,通过产业项目得来的共计51373.46元用于进行东村贫困户分红,并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差异化分红。一级1户3人(特困户),人均分红1979元;二级9户18人,人均分红1605元(残疾人贫困户);三级往年脱贫人口9户19人,人均分红1165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