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当初组织派我来的时候,我也犹豫过,毕竟家里两个孩子,全扔给妻子,有些说不过去,但是当我真正来到汤河村,融入之后,我知道来对了,这里的每家每户都像家人一样需要我关心照顾。” 肖明君是白山市江源区残疾人联合会办公室主任,2017年派驻到松树镇汤河村任第一书记。当问起这几年的感受,他觉得尽管担子重了一些,但是面对组织和同事的信任、家人的支持、村民的信赖,他必须义无反顾地冲上去把脱贫攻坚战打赢,圆满完成任务。在肖明君的努力带动下,汤河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村容村貌也得到了极大改善,村民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克服困难 迎难而上 2017年接到驻村第一书记任职通知后,肖明君困扰了一阵。主要原因还是派驻工作的地点离家太远,需要长期驻扎在村里开展工作,无法照顾家。毕竟家里有两个孩子,大女儿马上要上初中,小女儿刚18个月,正是需要人照顾的时候。如果他驻村开展工作,家里怎么办?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抛给妻子一个人。面对这样的困扰,他考虑过退缩,但一想到组织上的任命和单位领导同事对自己的信任,他还是无法开口。最后他选择了先和妻子谈谈,妻子说:“既然是组织上的安排,那就去吧,家里没问题,我能照顾好,你毕竟是名党员,干好工作比什么都重要。”妻子一段简单的话语坚定了他的想法,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要迎难而上,一定要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决不能愧对共产党员这个称号。 转变态度 融入村里 2017年7月26日,对于肖明君而言是一个难忘的日子。那天是他第一次住进了350平方米的村部办公楼,度过了在村里的第一个难眠夜晚。但也就是从那天开始,他的工作认知和生活态度发生了根本改变。刚到村里工作的时候,无论是和村班子成员还是和村民都有着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他总是认为要先讲政策后落实,先说明白再干事。但是村里却讲究先干事后说理,干了再说。他总是在想,为什么不能先说呢?说明白了再干不好吗?直到有一次和村干部一起下户,让他明白了,要想在村里干好工作,就要放下身段,少摆“架子”,干好再说的道理。那是2017年的秋天,他们到“后台儿”入户走访贫困户,实地勘察危改房工作开展进度。但是到了施工现场发现给村民安装的房架子居然是旧料,村民对这样的建房材料非常不满,要求更换材料。按照他以往的态度,首先会先讲道理,再解决问题。可是如果当时不解决,房架子就安上去了。这个时候村书记的处理方法让他明白什么叫马上处理问题。当即要求施工方停止施工,然后联系镇里相关部门及区脱贫办了解情况,咨询这种情况是否可以用在新建房上。由于处理及时,旧房架子上房的事情被及时叫停,施工方也及时调整了施工材料,保证了新建房里外用料的质量。随着工作的开展,他越来越像个“村里人”了,用他自己的话讲:“我就是汤河村人,汤河村的村民就是我的家里人。”肖书记这个称呼也逐渐得到了村里人的认可。 创新工作 发展经济 汤河村2014年被评为省级贫困村,受地理位置限制,很难发展快速致富项目,“穷”是汤河村的最大顽疾。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他努力在村集体脱贫项目上下工夫,积极推进村集体项目和贫困户庭院经济发展。在脱贫增收项目中,首先利用扶贫资金,通过股权量化的方式,同江源区龙头畜牧企业信诺牧业公司签订了入股合同,分配利润为15%,2017年平均每户贫困户得到企业分红1700元。其次,结合汤河村地理位置,通过协调包保部门,筹集扶贫资金9万元,以村集体为主,集中种植刺嫩芽60亩。该项目预计每户贫困户年增收3000元以上。2019年,建立村集体榨油厂,当年投产达标可实现年纯收益5万元以上,每户贫困户可增收1000元以上。在村集体项目推进同时,他极力推进贫困户庭院增收项目,在有能力的贫困户家中开展家庭小规模家畜养殖项目。2017年,通过协调包保部门,为贫困户送去了鸡雏和鹅雏,当年户均增收500至1000元。2018、2019年为6户有能力开展家庭饲养的农户每户送去了4头仔猪,每户可增收2000元以上。通过庭院经济的推进、扶贫政策的宣传,让贫困户体会到了通过劳动达到增加收入的满足感,在汤河村逐步形成了劳动光荣,“哭穷”可耻的氛围,为汤河村顺利“摘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肖明君入村开展扶贫工作的原动力。他坚信,只要初心不忘,使命不忘,所有的困难都是暂时的,终有一天,他将带领汤河村全体村民,紧跟党的步伐,共同走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圆满完成党交给的脱贫攻坚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