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依依,炊烟袅袅,光伏电板闪耀;蓝空如洗,麦浪滚滚,小麦长势甚好;圈棚错落,哞哞动人,牛儿悠然自在;绿草如茵,大棚井然,瓜果采摘正好……7月的双辽市王奔镇,孕育了希望,拥抱着收获,一个个扶贫项目有条不紊,生机盎然。 近年来,王奔镇始终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充分发挥产业园带动产业扶贫模式,摸索出由“输血”救济扶贫到“造血”自救脱贫的路子。依靠这个路子,全镇脱贫攻坚工作取得较大成果。截至去年底,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已全部达标退出;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仅有4户、5人未脱贫,已稳定脱贫891户、1756人;全镇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9.28%降至0.021%。为了探寻王奔镇的脱贫路,近日,笔者踏上了这片热土,感受诸多扶贫项目为贫困户带来的希望。 用心做面面生“金” 走进王奔镇巨兴村村部,“巨兴村粮米加工厂”几个大字便映入眼帘,远近闻名的“巨兴笨面”就产自这里。眼下,是小麦的生长期,厂房内还没正式动工,村党支部书记赵德仁带领大家参观了粮米加工厂。“我们采用传统石磨加工,低速低温生产,充分保持小麦中的蛋白质、钙、磷、铁等营养成分,口感劲道,天然健康。”赵德仁说,每年的9-11月是面粉的集中生产期,逢时面粉加工厂就会忙得热火朝天,一箱箱一袋袋麦香纯正的“笨面”就会走出巨兴村,销往全国各地,仅去年就销售面粉15万多公斤。 巨兴村第一书记何金辉说,占地600多平方米的村粮米加工厂是村产业结构调整同精准扶贫工作有机结合的产物。2015年初,村干部带头种植冰小麦,成立德仁家庭农场,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2017年,投入扶贫资金91万元,成立了巨兴粮米加工厂,并于当年生产达效,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8万元,占扶贫产业项目分红的28%。2019年,争取资金8.6万元用于加工厂的设备改造和包装生产线,扩大了粮米加工厂的加工规模。小麦种植结束后,村民第二茬可以种植白菜,每公顷土地可增收2万元。目前巨兴村及周边的小麦种植面积达到130公顷,建成了特色小麦产业园区,有效地调整了种植业结构,为农民增收开拓了一条新的渠道。 专心养牛牛聚财 牧业养殖小区基地位于王奔村西北方位,是当地主要的扶贫产业项目。还未走进牧业小区,便能听见牛的叫声,夏日的午后,圈舍里的265头育肥牛有的在进食,有的在休憩。王奔村党支部书记郑玉明说,王奔村是建档立卡贫困村,长期以来受自然条件、生产条件的制约,生产力水平不高,贫困人口收入增长缓慢且不稳定。为了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畜牧业发展水平,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拉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确定实施牧业养殖小区基地扶贫项目。 此项目于2018年10月开始施工建设,于当年11月竣工,占地1.1万平方米。此项目由村集体统一管理,对外公开招标发包,让所有贫困户参与分红。2019年3月,王奔村鑫玉军家庭养殖农场以15万元价格承包该项目,村委会从承包费中拿出30%用于村集体积累,剩余资金用于贫困户分红。“依托牧业小区项目,我们每季度给贫困户每人分红88元,一年下来,每个贫困户能分红300余元。”郑玉明说,村里的贫困户都夸牧业小区是个好项目,鼓起了他们的钱袋子。 齐心育果果变“宝” “这葡萄是真甜啊,不仅口感好,最主要的是绿色健康,我隔几天就来这采摘葡萄。”在王奔镇宝山村的花卉苗木基地,几伙慕名而来的游客正在大棚内采摘。“我家住在双辽市区,很早就听说宝山村种出来的水果口感好,今天和朋友一起来尝尝,果然名不虚传。”正在采摘的市民陈女士说。“葡萄的采摘价格是20元,香瓜价格是13元,再过一个月就能迎来旅游旺季,我今年承包的葡萄棚和香瓜棚能收入3-5万元。”宝山村村民吕文伟是村花卉苗木项目的承包人之一,说到今年的预期收益信心满满。 宝山村花卉苗木基地扶贫产业项目于2017年开工建设,新建温室大棚8栋,总面积8000平方米。2018年对外出租,连续两年共有11.83万元用于贫困户分红,平均每个贫困户分红400余元。如今,在扶贫大棚项目的带动下,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前几近荒芜的土地,如今变成了高产良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