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精神,国家六部门共同制定《生态扶贫工作方案》,推动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双赢”。同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强调“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引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助力党和政府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图景。 专业性的农村社会工作是在利他主义价值观的指导下并立足于农村的社会工作。专业的农村社会工作服务是以解决农村居民实际生活困难和农村社会发展的困境为目标。它是社会工作在农村的实践,农村社会工作最终的目标是助人自助,实现农村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因而具有高度的人文主义和社会主义情怀,但同时也需要面对当前农村发展的实际问题,当前我国农村发展主要面临的就是农村空心化问题,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缺乏对农村发展的正确认识,认为农村没有前景。因此,不懂也不愿意从事农业劳动,并且逐渐逃离农村,而“三留守”人群成为农村发展的主力军。农村的劳动力正在逐年减少,农村活力明显减弱,因此农村社会工作必须针对以上为题做出积极的回应。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空心化问题显著,所以当前农村社会工作应着力解决“三留守”问题,服务好农村留守人员,并在发掘乡村文化和生态优势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社会资源投入农村,以及做好农村本土人才回流工作。 农村社会工作的社会功能可以有效服务于乡村振兴,工作方法是以社区为重点,着力发展社区化农村社会服务工作,首要任务是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福祉和发展潜力,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健康发展,恢复农村社区相互扶持的社会功能。当前,我省乡村发展面临的问题,一方面要考虑如何保障和改善农民的基本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实现脱贫并向小康生活迈进;另一方面要考虑如何强化农村居民的自我发展意识,激发自身潜力,实现依靠居民自身力量走出发展困局。针对以上问题,与农村社会工作具有高度的契合度,进而能够更好地在服务社区开展针对性服务,同时整合社会资源,多方面推动农村社区发展进程,促进农村社区持续健康发展。 吉林省农村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是偏远落后的农村居民,背景是相对落后的农村社区环境,在该地区服务的社会工作者,应摆正心态,用发展的心态去看待农村社区,不要抱有过于悲观的态度,也不能按照过于理想化的思路去思考村民在其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多种原因的限制,农村居民对自身能力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应采取将专业的社会共作方法与本土实际社会服务经验相结合的方式,特别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运用个案、小组、社区等工作方法,在为服务对象链接资源和服务农村社区中灵活运用。解决服务对象和农村社区的实际问题,从而促进农村社区持续稳定发展。例如,促进农村居民参与农业劳动的积极性,就应帮助农民合理使用土地,增加土地转化率,种植出适合土地生长,效益高的农产品。 社会工作者应与当地的社会组织力量紧密合作,借助当地资源优势,推动农业农村持续健康发展,积极寻找可借鉴的本土发展路径,不断探索发展吉林省社会工作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 (作者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