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双辽市以大力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重点,坚决打通党在农村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以“三抓三好”为举措,加大向农村人、财、物投资力度,力保乡村振兴战略在双辽蓬勃开展、落地开花。 抓队伍建设,选好“领头雁”全面实施“头雁工程”,研究制定了《双辽市村党组织书记备案管理办法(试行)》,参照干部档案管理模式,为全市190个行政村党组织书记建立人事档案,选育管用链条工作机制更加完善。 村“两委”换届结束后,村干部平均年龄较上届降低6.9岁、大专以上学历增加190人,35周岁以下年轻干部和女干部均达到每村1名以上,实现了年龄学历“一升一降”,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比例达到100%,村级后备力量储备达1344名。举办村党组织书记、村“两委”干部域内外培训班2期,累计培训村干部850余人次,村干部履职能力及领富带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同时,为进一步增强基层工作力量,选派62名第一书记、114名驻村工作队员、144名乡村振兴党建指导员,实现206个村(社区)驻村工作力量全覆盖,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 抓阵地建设,造好“桥头堡”紧紧抓住基层党组织线上线下“两大阵地”,推动线上政治功能、线下服务功能齐发力。依托新时代吉林党支部标准体系(BTX)建设,指导206个村(社区)党支部建立网上阵地,将6000余名农村党员纳入管理,不断提升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水平。 开展服务群众有求必应、组织群众一呼百应“双应行动”300余次,丰富党员、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使他们紧紧围绕在党组织周围。投入资金28.5万元,对8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实施改造提升,打造36个“百村示范创建村”、31个“五好一满意”党支部,实现组织阵地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全覆盖,不断增强基层支部政治功能。 抓经济建设,用好“动力源”为不断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向上争取500万元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用于村集体投资发展产业,全面消除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薄弱村”。为每村拨付19.92万元财政转移支付经费,保障村级事务正常运转。 鼓励和支持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因地制宜盘活农村各类资产,探索“上级扶持资金+土地入股”、“集体出资+党员群众集资+管理服务入股”等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双辽模式”,为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发展“搭灶支锅”。目前,每个乡镇已至少成立1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示范典型,为“一年示范引领、两年提质扩面、三年全面推开”打下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