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首页
喜迎党代会 建功新时代丨黑土地上书写“优粮”答卷
吉林日报记者 闫虹瑾
日期:2022年06月04日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喜迎党代会 建功新时代丨黑土地上书写“优粮”答卷

6月,松辽大地,广袤田野,生机勃勃。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两会吉林代表团审议和到吉林视察时,作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的重要指示。2020年视察吉林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全国看,吉林处于农业现代化的第一方队,要争当农业现代化排头兵。”

科学谋划,实干为先。5年来,吉林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真抓实干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围绕种子技术、耕种技术、黑土地保护、园艺特产、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等方面,着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坚决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任。

2021年,一份“优粮”的新农业发展答卷跃然纸上——

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800亿斤,达到807.84亿斤,同比增加47.24亿斤,净增量居全国第二位,总产量稳居全国第五位;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到2875万亩,居全国首位;新建高标准农田500万亩、完成耕地轮作面积150万亩;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示范县19个……

2022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吉林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毫不松懈抓好春耕生产,努力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奋力实现粮食稳产增产、夺取全年丰收。

藏粮于技 科技赋能守护“米袋子”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近年来,吉林省抓住科技兴农“牛鼻子”,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主要农作物基本实现测土施肥、绿色防控、飞防作业全覆盖,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91%。

记者走进大安市海坨乡中科佰澳格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水稻种植基地,十余台水稻插秧机往来穿梭,一株株秧苗从插秧机苗盘滑落,整齐有序插入田间,不到半个小时,一整块水田就穿上了崭新的“绿装”。

“通过引进高速插秧机,一天插秧30公顷,不仅提高了栽植效率,而且秧苗损伤小,10天左右就完成全部水田插秧工作,真是种田的好帮手。”公司种植部经理沈强告诉记者。

昔日盐碱地,今日米粮川。科技的力量将全省211万亩荒芜、废弃的盐碱地逐步改变为良田,成为有高效利用价值的土地资源。

“5年来,公司致力于盐碱地改良和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利用嫩江水不断稀释掉土壤中的盐分,淡化表层和熟化耕层,再施以有机肥,生产出的弱碱性水稻深受市场欢迎。”公司技术研发负责人高亮说,年初基地安装了玻璃钢水渠和智能闸门,通过电脑就可观测到排水情况,不用再到地里来回巡视了。

今年,吉林省启动实施“千亿斤粮食”工程,粮食播种面积达到8800万亩,正常年景下粮食产量稳定在800亿斤以上,重点地区扩大大豆种植面积80万亩以上。

“为给农民稳产增产提供科技支撑,全省公开发布推介年度120个农业主导品种、58项主推实用技术。”吉林省农业农村厅负责人说,目前各地农技人员因地制宜,主推高产水稻品种38个,主推水稻机插秧同步测深施肥、水稻钵苗机械有序抛秧以及稻田综合种养等多项保产增收、增产增效技术。

截至5月30日,全省粮食作物播种已完成99.13%,玉米、大豆播种已基本结束,水稻已插秧94.97%。

藏粮于地 保护黑土地筑牢“压舱石”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黑土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饭碗田”。怎样用可持续的观念来看待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协调好“用地”与“养地”的辩证关系,“梨树模式”为我国黑土地保护贡献了“吉林方案”。

“梨树模式”就是将玉米收割后秸秆全部留在地里盖上一层“被子”,第二年免耕直接播种,以减少对土壤的扰动。同时,相当于为土壤增加了50毫米的降水,防止珍贵的黑土被水冲走或者被风刮跑,解决耕地长期“反哺不够”“给养不足”等问题。

“我这保护性耕作已有10多年了,效果真是太好了。不仅春天苗出得好,抗倒伏能力还强。大旱年间,1公顷地打粮高出普通农户3000斤。”谈及过去,梨树镇宏旺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张闻镝望着垄间腐烂的秸秆,脚踩松软的黑土地感慨道,以前这地硬邦邦的,用手抠到2厘米都费劲,现在根系都能扎到1.5米了,一铲子下去,还能看到好多蚯蚓。

2021年,梨树县率先打造“梨树模式”升级版,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为实施主体,打破农户间土地界限,以300公顷土地相对集中连片为一个单元,全程机械化操作,最大限度发挥农机具作用,整县推进实施“梨树模式”,示范基地玉米亩产达到1077公斤,创东北地区高产纪录。

说一千,道一万,农民真正受益是关键。

“地是我们的命根子呀!以前不敢把它交给合作社,怕给糟蹋了。现在放心了,光一年分红就一万多元,我在市里打工挣钱,妻子也在家院子里养了20只鸡、30只鹅。”八里庙村村民王晓鹏是种了一辈子田的“老把式”,如今尝到了“带地入社”的甜头,将自家承包的13.5亩耕地入股梨树县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

保住黑土不愁粮。近年来,吉林省全力以赴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成立了由省委书记、省长任双组长的黑土地保护领导小组,颁布实施了全国首部地方性法规《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确定了每年7月22日为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日,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建立了全国首家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院士工作站,连续举办五届“梨树黑土地论坛”,推进人才、资金、项目等向黑土地保护聚集。2019年以来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每年新增1000万亩以上。

“目前,我省正建设黑土地保护‘一张图’大数据管理平台,构建天空地立体监测与预警体系,探索实施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优化提升‘梨树模式’,确保推广面积落地落实。”省农业农村厅黑土地保护管理处副处长于成龙说,今年,吉林省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力争达到3200万亩,比上年增加300万亩以上。

预计到“十四五”末期,吉林省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4000万亩,占全省适宜区70%。


0
责任编辑:初慧
相关信息
吉 林 城 乡 网 版 权 所 有 ,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版权所有:吉林日报社(吉林日报报业集团) 投诉举报电话:0431-88600732 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地址:长春市高新区火炬路1518号
流量统计: 技术支持:迅达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