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首页
走县域 看发展丨​东辽县:碧水清波交答卷
吉林日报记者 董博 庞智源
日期:2022年06月05日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走县域 看发展丨东辽县:碧水清波交答卷

初夏的东辽河源头山树环绕,气候宜人,两岸的滨河步道上,百姓们晨起锻炼,赏景拍照,十分惬意。

城市因水而聚,发展因水而兴。近年来,为偿还生态欠账,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东辽县将东辽河流域治理作为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坚持污染减排、生态扩容“两手发力”,全力以赴统筹推进东辽河“从源头到河清断面、从干流到支流、从河岸到河底、从生活到生产、从治污到生态”的全流域、多方位、立体式治理,东辽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0年以来东辽河出境河清断面水质常年保持四类水体标准。

强化源头系统治理,生态环境整体提升

在东辽县辽河源镇杨木水库上游、三条河流两侧,6.47万亩耕地进行集中连片流转,重点建设生态农业、规模农业、精品农业、精细农业、循环农业。通过调整源头农业结构,不断强化监督、检查、管理,实现年减少化肥用量3000吨,农药用量25吨。同时,大力推动生态修复,在源头栽植柳树、梨树、水曲柳、柞树、云杉等树木2500余亩2万余棵,种植花卉200余万株,源头周边1公里以内全部停耕并恢复生态环境,有效保护了源头的水体水质。

着力强化源头设施提升。依托中德东辽河源头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规划生态小镇、绿色小镇、风情小镇、宜居小镇,加快核心区地上、地下管网建设,形成闭环处理体系,重点在两处街道规划建设集生态、绿色、休闲、养生为一体的智慧农业生态小镇,按照水入管、线入地、垃圾入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镇在林中、人在绿中、山水相依”的格局,有效减少生产生活对辽河源头水体的污染,全力保障东辽河源头水体安全。

着力推进源头环境改善。对辽河源全域路网、田网、林网、水网、绿网及耕地进行统一治理,实施了道路整修、河道治理、高标准农田整治、柴草垛搬迁、河道插柳等工程,实现了人与生态和谐共存,促进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提高水体净化能力,绿色屏障显效能

东辽县全面实施“三百工程”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累计完成造林29.71万亩、治河372.17公里、建田18.9万亩。实施干流植被缓冲带建设,重点对水源地周边的林间空地进行造林,建设水源涵养林、生态经济林,提升整体绿化、美化效果和生态保护功能,有效阻断了农业面源污染进入东辽河。

启动人工湿地建设工程。在重要干支流榆田河、东辽河老河身、杨木水库和聚龙潭水库上游建成人工湿地11万平方米。在连泉河进行生态修复治理工程试点,栽种沉水植物15万株,有效改善了连泉河水质。在东辽河干流建设2处11万平方米的潜流和表流组合型及沉降型湿地。在大梨树河和小梨树河建设潜流湿地8万平方米。全县湿地日可净化河水5.4万吨,大幅提升了对河水的净化能力。

全力推进污染防治,改善流域水体质量

实施畜禽粪污综合治理。持续推进流域内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和专业化养殖户污染防治工作,采取财政奖补和养殖户自筹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建设养殖污染防治设施1683座。实施县域内支流、干流禁养区划定,对畜禽养殖规模进行严格管控,有效减少畜禽养殖污染源,改善水体环境质量。

加强城乡污水治理。完善县城污水管网建设,实行雨污分流制,提高污水收集率,对县污水处理厂进行了提标改造,达到了一级A排放标准,日处理污水能力提升至2万吨。“七镇一区”污水处理厂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7750吨,全县污水处理能力大幅提升。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累计改造厕所7610个。

东辽县不断增强东辽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进一步夯实责任、完善制度、强化举措,实现东辽河水更清、岸更绿、河更畅、景更美,全力推动东辽河治理迈上更高台阶。


0
责任编辑:初慧
相关信息
吉 林 城 乡 网 版 权 所 有 ,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版权所有:吉林日报社(吉林日报报业集团) 投诉举报电话:0431-88600732 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地址:长春市高新区火炬路1518号
流量统计: 技术支持:迅达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