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党支部书记代表村集体成立合作社,村民以土地为股份加入合作社,村干部带领村里种地能手统一耕种、统一收获、统一销售,年底村民按股分红,最大限度保障农民利益 ◇适应东北黑土地大规模耕作的需求,村党支部领办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完善配套保障,构建起农机保障、备耕资金、农资统购、粮食统销等运行体系 ◇农民变“股东”后增收效果明显,富裕起来的村集体纷纷延伸产业链,继续提高种粮效益 进入四月,东北天气转暖,进入农民卖粮、备耕高峰。 在松嫩平原腹地的产粮大市吉林松原,一场场合作社分红大会在各村召开,一摞摞整齐摆放的分红款,诉说着合作社村民增收的喜悦。 “销售粮食1万余吨,可为全体社员分红1843万元,每公顷入社土地分红22500元。”松原市宁江区大洼镇民乐村党支部书记张志峰话音刚落,会场响起热烈掌声。 民乐村村民张志华把家里不到2公顷的土地全部加入合作社,得到分红近4万元。“以前想都不敢想。”张志华兴奋地说。 不独张志华。松原市委组织部干部介绍,2023年度,松原市各村合作社预计可实现分红8.3亿元,村均分红超过100万元。 在村民们口中,松原市村均分红超过百万元的秘诀,是村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近两年,松原探索村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走上农业合作化道路,并通过成立乡镇农机股份联合社、农资服务中心等为合作社发展“保驾护航”。 农民变“股东”,将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紧密结合,凸显了合作社统筹资源、吸引资金、对接市场等优势。在实现粮食大幅增产的同时,合作社社员共享收益,最大限度保障农民利益,有力带动了群众共同致富。 土地变“股份” 地处东北黑土地的松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年产粮食达150亿斤,各县市区均为粮食主产区,是名副其实的大粮仓。 传统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方式,大型农机具缺少用武之地,先进农业技术覆盖面不高,限制了生产力释放。 松原尝试村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以集约化的现代农业生产道路,破解谁来耕种黑土地、如何依靠种粮增收等难题。 此种模式下,各村由村党支部书记代表村集体成立合作社,村民以土地为股份加入合作社,村干部带领村里种地能手统一耕种、统一收获、统一销售,年底村民按股分红,共享收益、共担风险。 长岭县大兴镇顺山村是脱贫村,但村民日子并不宽裕。2021年,该村党支部书记李艳峰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成立合作社,把顺山村近200户村民组织起来,将入社村民的土地和村集体土地共410公顷化零为整,实现统一经营。 合作社的经营思路由合作社村民集体商议确定。“党支部负责合作社日常管理和协调,社员共同参与经营决策。”李艳峰说,最近,合作社正为春耕做准备,他们把党支部成员和社员代表、种地能手召集起来,商量今年用什么种、肥,农机准备得如何,技术哪里还需要改进…… 用好本村种地能手,让春耕秋收更有保障。顺山村村民王库是种地“老把式”,他加入合作社后,凭借丰富的种地经验负责合作社土地耕作。“现在耕种全程机械化,效率大大提高,也都是咱村民自己的地,跟种自己家地一样上心。”王库说。 集约化经营实现节本增效。李艳峰介绍,土地资源整合后,合作社在2023年春耕期雇佣大型农机具,并铺设滴灌带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一马平川的土地加上大农机、新技术,每公顷地平均增产5000斤粮食,并且成本大大降低,一公顷地光农机作业就能节约500元,统一采购农资价格更低,算下来一公顷土地比过去增收5000元以上。”李艳峰说。 最大限度保障农民利益。地就是股,股就是地,合作社把农民手里的土地作为唯一的入社条件,其他生产要素不能入股。合作社每年除提取小部分收益作为公益金外,卖粮利润全部按股分红给入社村民,让村民最大限度得到实惠。 顺山村合作社2023年卖粮收入860万元,扣除生产成本和村集体土地利润后,合作社提取了5%共计十余万元作为公益金,剩下的全部利润都分给197户社员。“社员每公顷土地分得18400元。”李艳峰说。 张志峰说,因为今年粮价不如去年,民乐村没有提取公益金,把利润全部分给入社村民。 大规模耕作收益高 过去,松原多数种粮大户的经营规模并不大。现在村村成立合作社,经营土地少则几十公顷,多则上百公顷。大规模耕作,农机如何保障、备耕资金何处来、农资从哪买、粮食卖给谁等问题,成为各村合作社关心的大事。 松原市围绕土地股份合作社生产经营,逐步完善配套服务保障要素,构建起以村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为核心的运行体系。 2023年,松原市各乡镇陆续成立乡镇党委领办农机股份联合社、乡镇农资服务中心,专门为各村合作社服务,通过保障好粮食生产全链条,让村干部和社员安心生产。 农机股份联合社变成“农保姆”。长岭县集体乡党委书记梁立德曾为各村合作社的农机问题犯愁。“现在合作社经营土地多了,春耕期只有20多天,没有大型、充足的农机作保障,谁心里也没底,农机是合作社的‘腰杆子’。”梁立德说。 最近,在集体乡闲置的小学校舍,机械开始硬化路面,建起了1200平方米的大型农机仓库。“乡里采购了免耕播种机、拖拉机等多台大型农机具,由农机股份联合社经营,为各村服务,解除合作社对春耕秋收的后顾之忧。”梁立德说。 一些缺少资金购买农机具的乡镇,则通过农机股份联合社,整合区域内种粮大户的农机资源,通过为合作社提供代耕服务等形式,保障合作社耕、种、收全程机械化。 农资服务站化身“农经纪”。农资服务站每年整合全乡镇合作社农资采购需求和粮食销售,做到统一对接市场、统一询价竞价、统一确定采购品种和厂商,省掉了中间流通环节,提高了议价能力,也弥补了各村合作社对接市场能力不足。 提到农资服务站,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长龙乡苇芦村党支部书记宋学雷说:“可帮了大忙了。”2023年临近春耕,苇芦村合作社的贷款手续没能及时办完。眼看要春耕,可农资还没定下来,急坏了宋学雷。乡农资服务站干部找到农资企业,给苇芦村合作社做担保。“我们从企业赊购了80万元的化肥,解了燃眉之急。”宋学雷说。 今年春节前后,长龙乡党委书记李忠明和农资服务站人员走访多家化肥、种子生产企业,帮助各村合作社的1500公顷土地联系农资订单。“农资统购,一公顷土地能节省近千元。农资服务站还帮各村统一对接粮食收储企业统销玉米,实现优质优价,每斤玉米比市场价多卖2分钱。”李忠明说。 涉农金融机构成为“农账房”。农业生产风险大、成本高,针对农民合作社的金融产品不多。松原市探索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以来,重点破解合作社贷款难题。 这几天,长岭县大兴镇大兴村合作社拿到了当地农业银行提供的200万元贷款,村党支部书记张立忠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合作社上百公顷土地采购农资需要200万元,没有银行支持,专门为村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开发的‘领办合作贷’,我们可能连地都种不上。” 除了“领办合作贷”,还有“党领贷”等,各大金融机构通过筛选经营状况和信用良好的合作社,积极为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设计金融产品,增加授信。 此外,松原市县两级财政每年还拿出7000万元资金,为合作社贷款贴息。 在合作社这个平台上,各村党支部统筹土地、资金、农机等生产要素,为粮食稳产增产丰产、农民增收奠定基础。 跳出农田兴农村 富裕起来的村民和村集体,也为乡村现代农业发展和产业振兴创造了更多可能。 在长岭县流水镇流水村,合作社的滴灌带加工厂灯火通明,工人们在流水线上紧张忙碌。一袋袋原料经过烘干、成型、冷却、收卷等工序,被加工成一根根手指粗细的滴灌带。 村民左金玉正在修剪机前忙碌,确保生产出的每一米滴灌带都达到规定要求。 自从“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各村合作社普及应用,技术所需的滴灌带等设备的用量也大幅增加。 2023年,看到商机的流水村党支部书记于长建跟村干部们商议后,利用合作社资金建起滴灌带加工厂。“以前都是去外地采购,现在自己生产,每公顷能节约几百元。预计2024年光加工滴灌带就将为合作社创造800万元利润。”于长建说。 不光是流水村的合作社,松原越来越多的村合作社纷纷延伸产业链,提高种粮效益。 扶余市永平乡九连山村,9成村民加入合作社。这几年,合作社建起豆包加工厂和黄米、红豆生产基地,带动周边200余村民就业增收。 种粮效益提高后,村集体逐渐增加收益积累,一些村屯开辟新田、改良土壤,为村民谋福利。 2023年,顺山村合作社出资20万元,与涉农企业合作平整土地、增施有机肥,尝试改造30公顷盐碱地并收获了几万斤水稻。“过去村集体没有钱,守着大片盐碱地利用不了,现在不断改良土壤,水稻产量不断提高,以后可以开发更多农田增产增收。”李艳峰说。 通过经营合作社,顺山村村集体收入从每年30万元增加到103万元。 走在顺山村的村路上,两侧是整齐的院墙、路灯,村容村貌大幅改观。“村集体有钱了,维修小广场、搞绿化,修建排水渠,顺山村干了很多过去没钱干的事。”李艳峰说。 一产增收、二产兴旺,带动三产蓬勃发展。长岭县四间房村搞起肉牛养殖,民乐村建起600多栋大棚种植蔬菜……越来越多村屯依靠农业合作化,为发展壮大集体和增加村民收入找到新的路径。 “有了合作社,土地集约化经营,彻底释放了生产力,为我们找到了一条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未来农村不仅有人种地,而且会越种越好。”四间房村党支部书记陈占超说。 据了解,目前松原1123个行政村中,开展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经营的村有800多个;2024年,松原所有行政村都将成立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