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近年来,全省水利系统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满怀感恩之心,激发奋进之志,攻坚克难、担当实干,为中国式现代化吉林实践提供坚实水安全保障。在全省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走出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新路的关键时期,本报联合省水利厅,共同开设“高质量发展,水利在行动”栏目,敬请关注。 写在前面: 2014年3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就保障国家水安全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为推进新时代治水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十年来,我省水利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水重要论述和治水思路,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水资源保护利用重点任务,聚焦为拉动经济增长、保障粮食安全、建设生态强省、增进民生福祉作出“四个贡献”和守牢安全、廉洁“两条底线”,为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提供强劲动能。 春水动、万物生,吉林的春天从水开始。长白山开始从雪中苏醒、莫莫格湿地渐渐冰消雪融、松花江上碧波荡漾……一幅幅人文和谐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十年春风化雨,十年砥砺奋进。吉林水的故事,也从十年前的春天开始翻开新的篇章,并不断更新。 十年牢记嘱托,奋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水是万物之母、生存之本、文明之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开展节水型城市建设,使节约用水成为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十年来,吉林省深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升水资源配置管理水平,加快用水权初始分配,稳步推进水资源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19个省直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省节约用水工作协调机制,出台《吉林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吉林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十四五”规划》等文件,明确节水型社会建设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近年来,吉林省节水型社会构建步伐加快,截至2023年底,全省建成省级节水型企业98个,节水型灌区5个,节水型高校42所,遴选节水标杆企业13个,节水标杆高校2所,推动48个县级行政区节水型社会标准化建设通过了水利部认定,节水型社会标准化建设达到了80%,建成了137家水利行业节水型单位,水利行业节水单位建成率达到了100%。 吉林省水利厅节水办负责人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用水总量从129.82亿立方米下降到105.36亿立方米,(2023年)万元GDP用水量较2012年下降5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2年下降81%,全省用水效率有效提升。 十年勇立潮头,奋力书写“守护好一江碧水”答卷 初春时节,东辽县辽河源镇安北村,东辽河畔,绿树环绕。不少游客行走在观光步道,感受自然美好。 这里是东辽河源头,辽河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受到源头区水源涵养能力退化等原因影响,东辽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曾一度令人担忧,城市河段水体黑臭、支流污染严重…… 为了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吉林省系统谋划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监管4大类195个项目。同时完善配套管理措施,采取实施《吉林省辽河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编制实施东辽河流域“一河一策”治理保护规划等举措,全方位全流域开展综合整治和保护工作。 治一渠活水,成一处风景,惠一片民生。 十年来,吉林省委、省政府从政治和全局高度,按照河湖全覆盖原则,建立了全省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总河长”,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体系。与此同时,全省持续推进水环境质量巩固提升行动,统筹实施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三水共治”,以“两河一湖”为重点,实行“一河(湖)一策”“一断面一策”精准治理,打通治水“最后一公里”。 随着吉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吉林省河湖长制条例》《吉林省河道管理条例》,为吉林河湖管理提供了更切合吉林实际的法律依据,河湖管护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河湖管护规划体系基本建成,河湖管理能力全面提升,推动全省河湖面貌得到彻底扭转。如今,吉林河湖正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成为打造美丽吉林幸福吉林的水利样板。 十年枕戈待旦,牢牢守住水旱灾害防御底线 吉林省是水旱灾害频发的省份,尤其是有“八百里瀚海”之称的西部地区,十年九旱,却又年年防洪。1998年抗洪、2010年抗洪、2013年抗洪……吉林人记忆中那些惊心动魄的抗洪场景几乎都发生在这里。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吉林在西部全力启动河湖连通工程。依托自然河湖水系和兴修水利工程,以提水、引水、分水方式,引松花江、嫩江、洮儿河、霍林河常态水及洪水资源,向西部地区8个县(市、区)境内的203个湖泡及其周边湿地供水。如今,萎缩的湿地、湖泡得到恢复,吉林西部地区再现草茂粮丰、碧水蓝天、河湖互济、人水和谐的优美环境。 十年来,吉林省水利系统始终把水旱灾害防御作为主责主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筑牢水旱灾害防御生命线。基本完成松花江、嫩江、东西辽河治理、月亮泡蓄滞洪区、西部河湖连通等重大工程建设,全省已建成水库1331座,5级及以上堤防7919公里,累计拦蓄洪量542.67亿立方米,累计减免淹没城镇462个,减免受灾人口1504.23万人,减免农田受灾1904.64千公顷,减少经济损失达866.6亿元。成功战胜图们江流域、中东部地区局地特大洪水以及多次台风暴雨侵袭,有效应对局地严重干旱,最大限度避免和减轻了水旱灾害影响和损失,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提供强有力水安全保障。 十年只争朝夕,全面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水利基础 2020年6月,汪清县罗子沟镇规模化供水工程竣工通水,至此,这个部分村庄曾经季节性缺水的国家级贫困县,彻底告别了喝水难、用水难的历史。 农村饮水安全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底线任务之一,是水利扶贫的头号工程。十年来,吉林各地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民渴、应民需”,从“源头”到“龙头”,筑牢农村饮水安全网,补齐小康社会短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7.8%,基本实现全覆盖。 “饮水”之变,不仅体现在人身上,更体现在吉林广阔的田野上。 阳春四月,吉林西部田野里一片生机盎然的美景。条条水渠、道道水闸遍布乡间,完善的灌排渠系纵横交错,旱可灌,涝能排,成为农业生产的有力支撑。前郭灌区红光农场种植户谢金良望着万亩稻田,喜上眉梢,他说:“水利设施改造完成后,每公顷产量比原来提高了3000斤。今年注定又是一个丰收年。” 吉林,国之粮仓。保障粮食安全,水利是命脉。 十年来,吉林水利系统围绕“千亿斤粮食”工程、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以引调水工程、大中型灌区新建改造、水旱灾害防御、水土保持等为重点,谋划了总投资约1202亿元的水利保障“十一大工程”。有力促进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全省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水利保障,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江河奔流,春风浩荡。站在新的起点,吉林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国之大者”的使命担当,把创新实干、奋斗幸福写满白山松水、千家万户,在吉林大地勾画出一幅更绚丽多彩的人水和谐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