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季热难挡,吃个西瓜透心凉。 盛夏季节,走进洮南市黑水镇,随处可见的西瓜摊,西瓜早已与当地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历史悠久负盛名 西瓜产业是黑水镇发展的特色产业,也是支柱产业。黑水镇由于位于吉林省的西北部,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397.3毫米,平均日照3005小时,最高气温36.6℃,最低气温-29℃,昼夜温差大,独有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特别有利于西瓜的生长,黑水西瓜是黑水镇沙质土壤和充足热量的杰作,由于光温充足,地下水质优良,使黑水西瓜具有个大、皮薄、沙瓤、爽口的特点。 黑水西瓜历史悠久,早在百年前便是清朝宫廷贡品,上世纪70年代初曾作为国宴用品进入中南海,赢得“中南海消暑佳品”的美誉。 黑水镇种植西瓜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据《洮南县志》记载:1928年当地种植有“三白”、“三结义”、“胎里红”、“大花翎”等品种。到1939年,黑水西瓜已颇具盛名,出现了种植西瓜的“四大名人”,即五一村的李万顺、郭振桐,新生村的郭福增,黑水村的张纯。这四大名人在栽培技术上都有自己的独特方法,培育的西瓜又大又甜,成为人们访客送礼的佳品,以及官府、绅士人家消暑解热、赏月开心、盛会宾朋的上品。 1970年,黑水镇内开始大面积种植西瓜。1982年,从广东省湛江地区引进新品种“新澄一号”。1983年,黑水镇涌现了许多靠西瓜发家的大户,以及新一代西瓜名人,如“西瓜大王”郭宝山、“土技术员”孙德林等。他们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地膜覆盖等栽培新技术,促成了黑水西瓜的早产、丰产和优质。1984年,在全省西瓜鉴定会上,黑水西瓜压倒群芳,一举夺魁。2000年,黑水西瓜荣获“北京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会”金奖。2001年,荣获“长春农博会”金奖,现在畅销全国各地,深受消费者欢迎。 产销两旺特色强 近年来,黑水镇党委、镇政府积极引导农民在科学选种、科学种田方面狠下功夫,不仅先后引进“顶心红”、“双心红”、“透心红”、“十八天红”、“北京早花”、“台湾蜜宝”、“新红宝”、“特大新红宝”、“新澄一号”、“美国金钟冠龙”、“汴梁一号”“京新地雷”、“糖老大”、“无籽瓜”等新品种,而且采取典型带动等方法,广发推广普及了“小拱膜双膜覆盖”等先进种植技术。“黑水西瓜”已成为国内响当当的知名品牌,其产品不仅远销北京、上海、广州、山东、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而且还直接拉动了农民经济收入增长,加快了发家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为解决黑水西瓜交易无市场的问题,2003年5月,黑水镇依托地方特色,通过招商引资,由个人投资300万元,在黑水镇东部建成占地3万平方米的西瓜交易批发市场一处,市场集吃、住、交易于一体,成为各地瓜商的经营之家。市场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西瓜产业的发展,西瓜种植面积逐年增多,而且也极大地带动了周边乡镇和县市西瓜产业的发展。每到西瓜销售旺季,全国各地瓜商云集与此,进行交易,并涌现出一大批西瓜经纪人、西瓜合作社,黑水西瓜批发市场年交易西瓜3亿多斤,交易额达1亿多元,黑水西瓜现已远销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地。 2006年,黑水镇成立了洮南市黑水镇西瓜产业协会,会长张春利创办的春雨西瓜合作社,并于2012年被评为“吉林省服务三农最佳信誉单位”,2014年被评为“农业科技示范单位”。在镇党委、镇政府和西瓜产业协会的带领下,黑水西瓜的种植、生产、经营、销售逐渐走向正规化、规模化、产业化,形成了产销一条龙。 为不断做强特色产业,黑水镇积极推进西瓜特色产业发展、健全产业链条。建设有机西瓜实验基地。配套建设抗旱井、潜水泵、膜下滴灌管带等基础设施,开展本地品种审定工作。推广有机西瓜展示基地。加强科技培训,激发广大农户种植有机西瓜积极性,积极推广有机西瓜种植面积。 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引导产业向合作经营方向转化,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组建电子商务队伍,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与外界接轨,展示、推销黑水有机西瓜,使有形市场销售与无形市场网络订购相结合,提高有机西瓜的销售数量。 黑水西瓜见证了黑水古远而深厚的饮食文化和古朴而沧桑的历史。玉带般洮儿河,蜿蜒怀抱着这方热土,黑水镇党委、镇政府把打造“黑水西瓜”品牌作为拉动当地经济的动力引擎,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迎接四面八方的来客,新时期下,黑水西瓜当“瓜”目相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