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东北“三大怪”,估计上了岁数的人都知道:窗户纸糊在外,养活孩子吊起来,大姑娘叼个大烟袋。这里,养活孩子吊起来,说的就是悠车。 我们兄弟姊妹七个,婴幼年几乎都享受过母亲悠车里的爱,然后渐渐成长起来。在懵懂的记忆里,母亲总是一边做着家务活,一边轻轻晃动悠车,嘴里还轻轻哼着“悠悠,悠啊悠,悠悠孩子睡觉啦……”就在母亲的摇篮曲中,我们安然入睡。 母亲把孩子悠睡了,一边仍旧忙活,一边还不时地停下来,朝悠车里望望。有时,母亲怕悠车带起风凉着孩子,就在悠车四周围上布帘。有时活儿忙了顾不上照看,母亲怕孩子从悠车里爬出来摔到地上,就把悠车放在炕上,四周用枕头挤上,悠车里放上花花绿绿的纸片,或者挂上小铃铛,引逗着孩子们甜甜地笑。小小悠车,成为了我们童年的乐园;小小悠车,悠荡着母亲深沉的爱…… 悠车又称“摇车”或“悠车子”,是满族人家传统的育儿工具。悠车一般长一百厘米,宽六十厘米,高三十厘米,车底有横梁和底板,其形状似小船,两头微微上翘,悠车帮为椭圆形,是由桦树皮、兽皮、柳树条、薄木板等材料制作而成的,车帮外侧一般都用红色或黄色油漆涂刷,并写有“长命百岁”“龙凤呈祥”“富贵荣华”之类的吉祥文字,或者画上“九子登科”“吉庆有余”“喜鹊登枝”之类的装饰图案。有的悠车帮上下边沿还画有“祥云卷”,祈祝孩子长大了能升官晋级、飞黄腾达之意。悠车四角钉着铜环,使用时在铜环上系四根绳子,将悠车拴吊在“房笆”,即房屋的檩子或两柁之间的木杆上。用手轻推,悠车就秋千一样荡悠起来,婴孩儿就会在有节奏的悠动中酣然入睡了。 真别说,悠车对于婴儿的睡眠还真有好处,一是悠车晃动,能产生一股凉风,可以消除婴儿身上的热汗,使其睡得舒坦;二来悠车晃动,会使婴儿以为还在妈妈的怀抱里,所以入睡快;三是婴儿睡悠车时,一般不铺棉褥子,而是用内盛谷草的布口袋垫在身下,俗称“草口袋”,既利水又去火,婴儿睡着舒服又少生病;四是可使农家主妇的身心得到一定的休憩和调整,也可以解放双手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悠车起源于何时,我无从考证。但是,听大人们说,我家这悠车,是哥哥出生时,姥姥送来的。姥姥和母亲管悠车叫“腰车子”或“摇车子”,我不知道是因其形状像“腰子”,还是因摇动起来像“摇车子”而得名。只知道,大哥不用悠车了,二哥又舒适地躺在悠车里了。等二哥爬出了悠车,我又享受在悠车里了……以至于后来的侄子侄女,也被母亲陆续送进了悠车,享受着温馨快乐的童年。就这样,悠车成为我们家名副其实的“摇篮”,一茬茬孩子,整整两代人,从小小的悠车里走出来,走向属于自己的天地。 时至今日,悠车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退出了现代人的生活,母亲也已经长眠地下。但是,儿时的悠车,却时不时浮现在脑海里,在我的心中飘来荡去。这不,近日回到乡下,瞥见儿时的悠车静静地挂在仓房的墙壁上,上面布满了灰尘,就像饱经沧桑的老人,见证了孩子的成长,记录着时代的变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