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发,作为男人来说,是个很经常、平常的事了。每年的二月初二,“龙抬头”的日子,去理一次发,预示求得一个好“彩头”,好像是一种习俗了。可是今年,就有了些许变化…… 记得小时候在老家“屯子”,一到二月二,爸爸、妈妈或是哥哥,总是要领着我去一个邻居家,让一个觉得自己有手艺的旁亲,给理一次发,还要在人家呆一会儿,因为,那是要排号的。上中学了,家搬到县城,借着家里吃“红本”的哥哥有工作单位,发的“理发票”,还去过大理发店,觉得很“气派”。参加工作了,每年的二月二,会去一个固定地方,找一个熟悉的师傅给理发,觉得心里得劲儿,求的是看上去顺眼。由于工作调动的关系,来到省城后,就没有固定的“点”了,机关理发室去,街头小巷的发屋也到;风和日丽的好天里,广场或者路边有理发的师傅,也曾经体验过。剪过了、利索了,倒也感到有一种“仪式感”,这样的“习惯”一坚持,就是好几十年。 今年的二月二,本想也去再体验体验“龙抬头”。可是,当下的氛围,总感觉有点不妥。再一看,专家超前的提醒,还真的有点“打怵”了。洗手、注意毛巾和公用物品卫生、要戴口罩,不聊天,顾客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最好不扎堆儿……当天,自己煞有介事地走了几家发屋,有的进去看了看,有的只是在户外进行了观察。多数发屋,门上都贴有“理发预约”“佩戴口罩”的提示,没有了往年“龙抬头”日子的“火爆”场面了。屋里等待的,也都是在玩儿手机静等;进屋了,服务小生也是用眼神做“交流”。 自己没有坐下去“体验”,但感受到疫情下人们的防护意识是提高了,再没有把这个日子看得那么“重要”了,也就没有了扎堆儿。 回忆头天晚上,给一个熟悉的师傅打电话,表达要理发的想法,人家直接回应“没在长春”。由此我也在想,一个人,还有很多人,坚守那么多年的“习惯”,在防疫的大形势下,为向“最美逆行者”致敬,为早日取得阻击战的胜利,我们每个人,也应该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尽一份力,“习惯”也会悄然地改变吧。 是啊,为了自己,为了他人的健康、快乐和生活,也许,大家,都在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