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早市与小城一样,有着相同的年轮,相依而行,在时空的隧道里穿梭。一帧帧如烟的往事,轻掠于我乡情萦绕的脑海,勾起了满载乡愁的记忆。 清晨的阳光惊动了夜的沉寂,开启了小城新一天的喧嚣。耳畔传来了早市上商贩吆喝“固定台词”的混音,鼻腔嗅出了熟悉的早市味道。 经过多年的自主融合与城市的规范管理,家乡的早市逐渐从分散型到集中型的转变,星星点点的路边小摊汇集成了几处颇有规模的交易场所,它们在每年的春夏之交登台,到秋末冬初收场。每天清晨四五点钟,小贩们就摆好摊位,在8点前准时自觉撤离。多年来已经约定俗成,行事有规则。 因为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家乡的早市得到了人们的青睐,摊位上几乎所有的货物都产于本地。肥得流油的黑土地,辅以优质农家肥,孕育出应季时蔬,不用打出绿色、健康、有机的噱头,好货不愁卖,成了人们的最爱。 顶花带刺的黄瓜,刚下树像穿着一层白纱的李子,刚开园香气四溢的甜瓜,还有身上滚着泥土的新土豆,披着点点露珠的茄子、辣椒,成堆出售水灵灵的小萝卜、小白菜,新鲜肥美的开江鲫鱼,香喷喷的干豆腐……都成了早市的主角。 人们在早市的摊位前徘徊不定,在讨价还价中完成交易,朴实的商贩和附近的菜农为了招揽顾客,常常在足斤足两后,再免费赠送一绺调味菜,类似促销中的买一赠一。但在这里,更多的是真情之举,不会掺入任何杂念。对顾客而言,瓜子不饱暖人心,心里头感到热乎。 早市上的干豆腐是家乡的一张名片。干豆腐卷大葱,配上鸡蛋酱,再来二两纯粮酿制的“烧刀子”,是家乡特有的招牌组合,成为招待远来之客的标配,让更多的人记住了北方有个大豆之乡。 行走在早市间,你会时不时地听到“新烀黏苞米,两块钱一穗,五块钱仨”的叫卖声。家乡的黏玉米因土地好、采光足、品种优,入口糯而甜。守着天下第一粮仓,家乡不乏有捕捉机会的人,早些年就做起了黏玉米生意,在全国打开了冷链配送的销路,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早市上充满了浓浓的乡音乡土乡情的味道,让更多的人等待着在下一个早市里的相遇。我常看到一些老年人在早市上这走走那看看,这寻寻那问问,散市时却空手而归。我想,也许早市已经成了他们的一种精神寄托,让他们想起了曾经在农村居住时,莳弄房前屋后自家菜园的旧时光。 于岁月里回眸,我走过了似水流年,远离了父老乡亲。此时夜已深,窗外,灯火阑珊;室内,离人悄然欲眠。或许梦里我会穿越时空,又驻足在家乡熟悉的早市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