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世界白金水稻带中央的梅河口市生态环境优良。图为天成米业鸭田稻基地引来成群白鹭。 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进程中,梅河口市把抓好农特产品生产,拓展销售途径作为推进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发展优质农产品种植产业。同时,抓住全市发展旅游经济、夜经济的机遇,从6月份到10月份,组织开展农特产品展销活动,为“梅河臻品”走向市场、农业接二产连三产提供精准高效服务。 特色产品琳琅满目 绝佳生态,产出特色“梅河臻品” “世界白金水稻带”中央、独一无二生态环境、成熟先进的种植技术……这些自然条件,使梅河口市成为优质农特产品的最佳产区。 天蓝木秀生态优,土肥水净育精华。清代顺治年间,梅河口市(原海龙县)被划定为“盛京围场”,实施“封禁”政策。在200多年的时间里,这里受到严格的环境保护,为农作物特别是水稻种植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再加上当地农民的精耕细作,所产稻米被钦定为“皇粮御米”。而今。经过几代人的精心培育,梅河大米已拥有“第十一届亚运会特需食品”“国家级绿色食品”“中国名牌”等众多殊荣雅誉。2019年,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中国皇粮御米之乡”称号。 凭借这些生态优势,梅河口市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制定出台多种有效措施,鼓励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特产品种植产业,全力推动特色农产品发展布局更加合理、科技支撑体系更加健全、标准化规模化种植生产基地不断扩大,先进种植技术快速推广,种植加工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建设步伐持续加速。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全市绿优大米、松籽、木耳、大榛子、杂粮杂豆和方便食品等农特产品实现了产量、质量同步提升。经过“匠心打造”,培育形成了区域公用品牌——“梅河臻品”。 农技专家向社区居民宣讲鸭田稻营养价值、环保效应 抢抓机遇,利用景区展销产品 有了好产品,更要抓好销售,切实解决“卖难”问题。因此,梅河口市农业农村部门创新工作思路,有效利用景区资源、节庆活动,组织开展农特产品展销,架起了产销衔接的桥梁。 近年来,梅河口市全域旅游发展迅猛,相继建成了人民公园、海龙湖公园、山水广场、爨街美食城、东北不夜城等一大批旅游基础设施,成为省内外游客心驰神往的旅游目的地。市农业农村局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在总结2020年开展农特产品展销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利用人民公园、山水广场举办“农特产品展销活动的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主动与城市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等部门沟通协调,商定设立农特产品产销区。局领导多次前往现场踏查,指导摊床设置、分配和各项保障工作。经过宣传发动,19个乡镇共组织40家农特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展,其中不乏拥有老字号品牌的龙头企业。 展销启动以来,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深入现场指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与参展企业负责人交流情况,鼓励他们抓住机遇,发展农特产品生产加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新颖别致的编织产品 优化服务,多点发力促进销售 经过几年的精心培育打造,以“梅”字为标志的大米、松籽、木耳等特色农产品闻名遐迩,享誉华夏,孕育出了“梅河臻品”这一区域公共品牌。为了让品质俱佳的“臻品”卖上好价钱,市农业农村局下足了“绣花功夫”。 为了方便销售,提高展销效果,市农业农村局科学组织协调,把展销时间定在每天17点到21点。两个销售场地设置摊位60个,19个乡镇分别设置展区,全部免费提供给企业。参展商品种类齐全,有大米、杂粮、蜂蜜、食用菌、冷面、坚果和时令水果、蔬菜等质量上乘的农特产品。同时,扶贫企业的产品也摆上了展台。 梅河口市农特产品展销现场 在展销现场设立了食品安全保障小组,与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做好展品入场监管工作和安全保障,确保游客、市民以合理的价格买到优质产品。 为了拉动消费市场,助力农特产品销售,将展销活动与发放消费券挂钩,游客和市民凭券即可享受“满减优惠”政策。在“消夏避暑节”和“第四届啤酒节”期间,陆续发放促销券100万元,这一举措,将有效拉动农特产品销售。 截至目前,全市19个乡镇、40余户参展商家共展销农特产品15个品种,日平均销售额达4万余元。通过现场展销,进一步提高了全市农特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促进了夜市经济的发展,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同时调动了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名优农特产品的积极性创造性。 (部分照片由梅河口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