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吉林中部半湿润区早春易低温、干旱频发、土壤质量下降等生态条件及玉米生产上存在的化肥与农药施用量大、利用效率低、病虫草害频发等问题,开展以秸秆全量深翻还田耕种为核心,耕作栽培、养分调控、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优化集成。构建半湿润区玉米秸秆全量深翻地力保育技术模式。从而达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结构,减少病虫危害等目的。 (一)适用区域 吉林省中部半湿润区,降雨量在450 mm-650 mm的区域。要求土地平整、黑土层厚度在30cm以上。 (二)技术要点 1.秸秆翻埋及整地 (1)秋季秸秆翻埋及整地 玉米进入完熟期后,采用玉米收割机进行收获,同时将玉米秸秆粉碎(长度≤20cm),并均匀抛散于田间。喷施玉米秸秆腐解剂2 kg/亩后进行耕翻,耕翻深度25-35 cm,翻后耙平耙碎,达到不漏耙、不拖堆,达到起垄状态。 (2)春季耱(耮)地 春季土壤化冻10cm左右,进行耱(耮)地,将中、小土块打碎,至待播状态。 2. 播种环节 (1)播种 采用机械化平地播种方式,一次性完成施肥与播种等环节。当土壤5 cm处地温稳定通过8℃、土壤耕层含水量在20%左右时可抢墒播种,以确保全苗。出苗率应保证在90%以上,播种深度3-5cm,在机械精量播种的同时,进行机械深施肥,施肥深度在种床下3-5cm,选择玉米专用肥。播后根据墒情对苗带及时进行镇压。 如作业后地表不能达到待播状态,要在春季播种前进行二次耙地当土壤含水量在22%-24%时,镇压压强度为300 g/cm2-400 g/cm2;当土壤含水量低于22%时,镇压强度为400g/cm2-600 g/cm2。 补水播种,播种期内土壤水分低于20%,可采用补水装置进行补水播种,播种时注意水流速度及水流方向,预防种子随水移动,造成种子堆积、断苗。 (2)播种密度 低肥力地块种植密度5.5-6.0万株/公顷,高肥力地块种植密度6.0-7.0万株/公顷。 (3)品种选择 选择中晚熟品种,玉米株型为紧凑型或半紧凑型较为理想,株高适合在2.5m-2.8m之间,穗位较低,抗倒防衰,适合机械收获的品种。 3. 养分管理 (1)分次施肥 根据土壤肥力和目标产量确定合理施肥量。肥料养分投入总量为N 180-220公斤/公顷、P2O5 50-90公斤/公顷、K2O 60-100公斤/公顷。氮肥40%与全部磷、钾肥作底肥深施;在封垄前,8-10展叶期(拔节前)追施氮肥总量的60% (2)一次性施肥 底肥深施,选择缓控释肥进行一次性施肥,肥料用量同上。 4. 除草管理 视当季雨量选择苗前或苗后除草,若雨量充沛,应在降雨之后选择苗后茎叶喷雾除草;若雨量较小,选择苗前土壤封闭除草。 (1)苗前土壤封闭除草 选用阿乙合剂+2,4D异辛酯,在玉米播后苗前土壤较湿润时进行土壤喷雾。 (2)苗后茎叶喷雾除草 选用烟嘧磺隆、苯唑草酮和硝黄草酮等药剂,按照说明书使用。 5. 病虫防治 (1)玉米螟防治 生物防治:采用赤眼蜂、白僵菌颗粒剂; 化学防治:选用氯虫苯甲酰胺。 (2)大斑病防治 采用丙环·嘧菌酯、丁香.戊唑醇等。 6. 收获 使用玉米收割机适时晚收。玉米生理成熟后,籽粒含水率25%左右为最佳收获期,田间损失率≤5%,杂质率≤3%,破损率≤5%。 (三)注意事项 1. 秸秆深翻还田应秋季收获后进行,避免春季动土散墒 2. 秸秆深翻还田要抢在收获后、上冻前这一时间段,但同时要注意土壤水分,土壤水分过高时不宜进行秸秆翻埋,会造成土块过大,过粘,不宜于春季整地操作。 3. 秸秆深翻条件下,注意玉米生长期的杂草控制,杂草过多不利于玉米苗期生长,同时对玉米中后期病虫害影响带来风险。 推广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联系地址:长春市生态大街1363号 邮政编码:130033 联 系 人:王立春,蔡红光,任军,刘剑钊 联系电话:0431-870631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