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沈桐报道 农安县巴吉垒镇双榆树村、上河村,昔日一望无垠的盐碱地上,如今矗立起一排排蓝瓦白墙的牛舍,放眼望去,犹如一条彩带铺展在金秋大地上。这就是长春城开农投集“肉牛养殖、良种繁育、屠宰加工、饲料生产和粪污处理”为一体的绿色循环肉牛产业示范园区,“城开吉牛”品牌的发源地。 2020年10月,城开农投发展集团改组成为我市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从那一刻起,城开农投工作重心转向农业农村领域。三年来,城开农投以推进吉林省“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为契机,以引领高端肉牛产业发展为目标,重点依托生态养殖和精深加工,全力打造“城开吉牛”品牌,努力形成完整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了农牧结合与绿色发展。 “科技范儿”养殖——实现生态养自然香 科学打造“第一车间”。夯实产业基础,肉牛养殖全面达到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智能化、生态化要求,依托国有牧场,通过增加科技含量,实现了安全健康的生态养自然香。养殖园区占地626公顷,6个养殖区用地255公顷,建有牛舍201栋,可存栏肉牛8.2万头,是国内单体最大的现代化肉牛养殖场之一。 在养殖园区实施标准化生产。从肉牛养殖区布局、栏舍建设、设施配备、良种选择,到投入品使用、卫生防疫、粪污处理等,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规定,并按标准化流程组织生产。坚持肉牛品种优质化,高端肉牛占20%,适合大众群体消费的肉牛占80%。目前,园区存栏肉牛近4万头。坚持标准化生产,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饲养流程,制定不同品种、不同阶段的标准饲喂配方10个,实施精准饲喂。并按规程严格抓好动物防疫,搞好春秋两季疫病免疫。同时,坚持智能化生产,利用数字化肉牛产业信息平台,实现对牛舍环境智能控制、牛只状态智能监测、TMR精准饲喂和肉牛产品可追溯,并对肉牛养殖、屠宰加工、饲料生产进行精细化管理。 三产联动——产业链条全面延伸 立足产业融合发展,城开农投设置了“肉牛养殖、品种繁育、肉牛屠宰、食品加工、生物健康、反刍饲料、有机肥和品牌营销”等八大版块。“城开吉牛”农牧加工项目,年可屠宰加工肉牛20万头,生产熟食制品3100吨。产品主要以热鲜、冷鲜、冰鲜、高档和牛冻品、调理品为主的生品牛肉和以酱卤、肠类及牛肉干等休闲食品为主的熟食产品。目前,初步形成了吉香黑牛、吉品黄牛、鲜冻品、调理品、肉制品、生物保健等七大系列500多个品种。从今年起,深度拓展熟食、灌装食品、生物保健等产品的精深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 同时,与养殖园区配套了年产精饲料24万吨的饲料加工厂,年可处理粪污55万吨、生产30万吨有机肥的加工厂、日处理5000吨的净水厂和80公顷粗饲料种植基地。为智能化养殖服务和管理的数字化肉牛产业信息平台一期已投入使用。集肉牛良种选育、营养饲养、繁殖、疫病防控、肉品加工等研发和肉牛生产技术培训功能于一体的肉牛生产技术研发中心年末可正式运行,从科技上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抢占市场——品牌效应初见端倪 “城开吉牛”品牌产品上市以来,深受广大客户和消费者信任,销售网络已覆盖全国许多城市。“城开吉牛”品牌超市专柜、批零中心店、社区新零售体验店等终端网点正在全国铺开。未来两年,将重点完善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和西南市场布局。加强省内市场建设,实现地级市场无空白,重点县区有铺货,在长春市着力打造“牛文化一条街”;强化长春、郑州、成都“三个样板”市场建设,实现东北、中原、西南市场突破;打入北京、上海、广州、沈阳、青岛、杭州、武汉、西安市场,完善全国销售网络。预计到2025年,力争与中国餐饮百强实现10%以上合作,开发KA商超100家,经销商达到200家。 农牧结合——绿色循环优势明显 坚持“农牧互促、种养结合、绿色循环”的发展理念,因地制宜推行“粮改饲”。计划到2025年流转土地达到2000公顷,种植优质全株玉米,年青贮收购15万吨,可带动2000个种植户。建有年处理粪污55万吨的有机肥加工厂,年配套27万吨干秸秆,生产有机肥30万吨。实施有机肥还田,对流转的2000公顷粗饲料种植基地进行土壤改良,实现种养结合。同时,建设绿色碳中和平台,促进绿色生态循环发展。 联农带农——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强化国有企业带动功能,增加产业发展的社会效益。预计到“十四五”末,通过流转2000公顷土地,带动2000农户自种青贮玉米,实施“秸秆变肉”,可增加农民收入约1.1亿元。通过“放母收犊”等联农带农模式,向农户放养母牛1万头;通过屠宰加工带动4.5万农户养殖肉牛30万头,户均年增收1.2万元。预计到2025年,肉牛发展达到11.4万头,其中肉牛存栏6.1万头,出栏5.3万头;肉牛屠宰达到10万头;熟食产量1000吨,调理品加工产量4000吨;可实现销售产值43亿元,利税0.7亿元。通过“城开吉牛”产业的发展壮大,真正实现“依托一个项目,造福一方百姓”的目标,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