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大安市纪委监委积极探索“基层纪委+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监督模式,把基层监督有效融入基层治理,推动完善基层监督体系,形成上下联动监督格局,着力破解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三个难题”,不断激活基层监督“触角”活力,以高质量监督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强化思想共识,破解“不愿监督”难题聚焦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回避被监督、村(居)务监督委员会角色定位不准的问题。市纪委监委主要领导带队组成调研指导组,深入全市18个乡镇5个街道开展调研指导,与村(社区)干部和村(居)务监委员会主任直面问题交流探讨,明确监督和被监督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协助村党组织科学决策、推动事业平稳发展的有力助手,是规范“小微权力”运行、促进干部廉洁从政、防止“微腐败”问题发生的坚强保障。 引导村(社区)干部转变观念、主动接受监督。在调研的基础上,由党风政风监督室牵头,指导乡镇(街道)纪(工)委书记与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成员“点对点”交流谈心388人次,为其鼓劲“撑腰”。 强化能力提升,破解“如何监督”难题聚焦村(居)务监督委员会能力不足实际情况,强力解决不会监督、监督不到位问题。围绕村级权力运行关键环节,研究制定村级事务小微权力清单及流程图、监督任务清单,列明监督重点内容,推动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照单履职、“按图施工”。 围绕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法规、乡村振兴、基层治理、财务管理、惠农惠民政策、廉政教育等方面内容,组织各类培训49次、参加人员1140人次,对监督重点、难点、薄弱点业务指导238次,切实让监督员克服“本领恐慌”,提升监督水平。 今年,共提出财务管理、村务公开、干部履职廉洁等方面问题建议290条,乡镇纪委通过对问题分析研判,处置问题线索3件。 强化机制建设,破解“监督无据”难题聚焦基层纪委与村(居)务监督协作配合监督机制不完善、制约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加强与民政部门沟通协调,着力在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上下功夫。 制定《村(社区)监察工作联络站工作办法(试行)》,明确12项监督职责、4种工作方式,设立235个村(社区)监察工作联络站,选聘470名监察联络员,对村(社区)事务进行全天候监督,提升“1+1>2”的监督效应。 制定《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管理考核办法》,把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履职情况纳入村(社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内容,通过定期督查、个别谈话、民主测评等方式进行整体评价,对考核优秀的作为村(居)专职干部年度考核优秀建议人选推荐,对履职不力或不正确履职的进行批评教育、责令整改,以严格考核促进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前哨”作用的发挥。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