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百姓说事点”让一家人重归于好
张涛
日期:2025年03月21日 来源:吉林城乡网

       “终于能安心照顾老伴了……”迟大娘抹了抹眼角的泪,颤抖着在调解协议上按下手印。这一幕发生在江源林区基层法院湾沟人民法庭的百姓说事点。在法官、民警、调解员和社区工作人员的联合调解下,一场因赡养引发的家庭纠纷画上了温情的句号。

       2024年5月,迟大娘的老伴不慎摔倒后卧床不起,又确诊阿尔茨海默症,每月医药费、护理费高达数千元。老两口一生积蓄因治病耗尽,更让迟大娘寒心的是,儿子和大女儿多年前借走的9万元始终未还。儿子称“外债太多无力偿还”,大女儿以“这些年赡养已抵债”为由推脱,小女儿则沉默不语。

       “打官司耗钱又伤感情,但老人的病等不起啊!”湾沟人民法庭法官了解案情后,当即启动联合调解机制,联动派出所、司法所和社区,将居住在当地的子女召集到长林社区百姓说事点,外地子女通过视频连线参与。

       调解现场,法官没有急于普法,而是先播放了一段迟大娘照顾患病老伴的日常视频,老人颤巍巍地喂饭、深夜独自换药……画面未播完,小女儿已泣不成声。法官顺势说道:“父母养你们小,你们养父母老,这是天经地义!”

       “我不是不孝,是真拿不出钱!去年刚买台出租车,每月车贷就5000块钱”儿子低头搓着手说道。司法所调解员见状说“这不是你不赡养老人的理由。”派出所民警接着说道:“拒不赡养可能涉及遗弃罪。”社区干部则打起了感情牌:“小时候你发烧,大娘背着你走了十里山路看病,你还记得不?”

       情、理、法三重攻势下,子女们终于松口。最终协议约定,儿子和大女儿分期偿还9万元借款,子女三人每月共同支付3000元赡养费,并轮流照顾父母。大女儿主动提出:“我先照顾爸一个月,医药费从我那份里扣。”

       “没想到还能和孩子们坐一桌吃饭。”签署协议当晚,迟大娘家中飘出久违的饭菜香。法官回访时,儿子正给父亲擦身,床头摆着新买的药品。

       “赡养不是‘算账’,亲情更不该明码标价。”承办法官感慨道。如今,迟大娘家的客厅墙上多了一张排班表,三个名字写在了照顾父母的日期上。而那张泛黄的欠条,已被替换成子女手写的“尽孝承诺书”。

       这场纠纷的高效化解,得益于湾沟人民法庭推行的“家事纠纷联调”机制。法庭联合公安、司法所、社区通过“情感唤醒+法律释明+履约监督”模式,近三年成功化解家事纠纷19起,收到了很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我们通过广泛对接基层组织、治理单位及行业调解组织,目前已将辖区全部村屯、社区和司法所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实现与湾沟镇、松树镇综治中心无缝融合。”湾沟人民法庭法官一边整理案卷一边介绍。“从去年以来,我们联合人民调解员、村干部、社区干部诉前化解纠纷10多起,网格员和调解员就是化解矛盾的第一道‘防火墙’。”继在湾沟镇、松树镇设立“百姓说事点”“巡回审判点”后,法庭又与湾沟森林公安分局地区第一派出所成立“矛盾纠纷诉前调解工作站”,签订《矛盾化解共建协议书》,将司法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驻派出所调解工作站让‘1+N’机制发挥了更大的效能,发现矛盾纠纷我们第一时间就能去化解,真正实现了‘抓前端、治未病’。”



初审:郭小宇

复审:石巍

终审:曹梦南

0
责任编辑:郭小宇
相关信息
吉 林 城 乡 网 版 权 所 有 ,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版权所有:吉林日报社(吉林日报报业集团) 投诉举报电话:0431-88600732 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地址:长春市高新区火炬路1518号
流量统计: 技术支持:迅达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