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元浩是土生土长的珲春市哈达门乡新华村农民。1992年,21岁的崔元浩不甘贫困,四处寻找致富门路。这时他得知一家建筑陶瓷厂急需包装用的草绳子,他觉得能挣到钱,就联合村民利用本村的稻草打草绳。打了两万捆草绳,除去成本,每个村民创收3000多元。 1994年,崔元浩从市外贸部门争取到种植出口韩国的特产作物苏子的订单,于是他就组织村民开始种植苏子。村民们还没有大面积种植苏子的经验,他邀请乡农科站技术人员为村民举办技术讲座,学习苏子种植技术。从4月中旬苏子播种到9月下旬收获的5个多月时间里,遇到了许多病虫害等技术问题,崔元浩一次次跑乡、市农科站,帮助村民讨方法、买农药,为村民的苏子丰收付出了许多辛苦,带领村民迈出了发家致富的第一步。到2001年,新华村苏子种植面积已由当初的10公顷发展到近300公顷,年产值220多万元,带动村民靠种植苏子摆脱了贫困生活。为了更好地带动村民共同闯市场,崔元浩组织村民成立了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增加出口苏子种植面积,让全村农民一起发家致富。 2004年,32岁的崔元浩当选新华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他发动党员讨论如何带领村民进一步延长增收致富链条,决定在黑土地上做文章,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新华村水田地多,土质肥沃,水质好,生产的大米深受消费者青睐。如果生产绿色有机大米,一定会成为村民致富的好门路。于是他带领村民开始种植绿色有机水稻,并于2011年成立了专业农场,以种植绿色有机稻米为主导产业,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走上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 种植绿色有机水稻让新华村火了起来,有机大米远销长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价格比普通大米翻了好几倍,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 2006年,崔元浩争取资金270万元,修建了9公里村道,改善了村里道路状况;投资120万元为426户村民安装了自来水;投资30万元修建了党群活动室;2013年争取资金80万元建设蔬菜生产基地。几年来,新华村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新农村建设中率先进入小康社会,致富道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富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