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占平朱殿颖苏丽春 “一村一品”涵盖的领域,即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和劳务输出等行业。实施“一村一品”,在双辽市王奔镇有产业基础、有工作经验,更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发展优势,通过“一村一品”战略使全镇农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 三江村以牧促农效益可观 三江村素有养牛专业村之称,从2000年就开始发展养牛业,2005年成立了三江村养牛专业合作社,全村每年出栏数都达到2600头左右,存栏数达1800多头,最多年份达4000多头。全村养牛总收入每年达200多万元,人均增收1800多元。 在发展养牛的同时,每头牛一年要生产出3-4立方米的农肥,全村年可生产1.3万立方米。全村耕地面积435公顷,每年每公顷都可投入优质农肥30多立方米,经过土壤监测部门化验,三江村土壤有机质含量由2000年的1.3%上升到现在的3.0%,氮、磷、钾含量分别达到61.54ppm、36.60ppm、160ppm。土壤养分含量逐年上升。土壤耕层板结状况得到有效缓解,土壤通透性增强,抵御旱涝灾害能力明显提高。 由于三江村每年都投入了大量的农家肥,化肥使用量逐年减少,由2010年每公顷1.2吨减少到现在的每公顷0.8吨,每公顷减少化肥投入1120元。增施农家肥减少化肥投入不仅降低生产成本,生产的玉米病虫害发生较轻,玉米品质提高,销售时高出一个等级。三江村在大力发展养牛增加收入的同时,做到既种地又养地,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呈祥村靠生产“笨面”发财 呈祥村小冰麦种植合作社2016年种植小冰麦50多公顷,公顷产量4500公斤,自己加工成“笨面”3000多公斤,卖火了、挣钱了。现在“笨面”公斤价格达到10-12元,公顷纯收入达到3.5万元,再加上下茬复种秋菜的收入,公顷纯收入达4.8万元,种一公顷小冰麦相当于种5公顷玉米的纯收入。 由于合作社种植的小冰麦不施化肥施农肥,不打农药用生物菌防治病虫害,生产的“笨面”没有防腐剂、增白剂、面筋剂等附加化学成分,吃起来口感好、又筋道、有面味,真正吃到了当初的农家面味道,所以很受大城市市民青睐。 呈祥村“两委”班子将继续抓好小冰麦种植合作社的发展,2017年计划种植小冰麦100公顷,引进先进小麦加工设备,实现精美包装,把呈祥村“笨面”打入大城市超市,并已同沈阳酱菜加工企业签订芥菜种植生产订单,确保农民秋菜卖上好价钱。同时在小冰麦面粉加工、包装、运输及秋菜生产过程中可安排当地贫困户就业,增加贫困户收入,拓宽了产业扶贫的渠道。 王奔村劳务输出形成小气候王奔村是典型的人多地少的行政村,全村农业人口1750人,人均占有耕地仅为0.32公顷。2010年开始,这个村“两委”班子成员就把劳务输出工作当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工作来抓,并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村外出务工人员达到230多人,其中在俄罗斯种蔬菜16人,在新疆吐鲁番地区搞建筑30多人,在沈阳、长春等大城市务工人员100多人,其余均在双辽、王奔、金宝屯、三江口等地做饭店服务员和商店营销员。全村每年劳务收入460多万元。其中在俄罗斯打工和在新疆打工的年均达7-10万元。之所以这些外出务工人员能够挣这么多钱,王奔村“两委”班子成员功不可没。 首先班子成员与上级劳动部门加强沟通,掌握劳动力供求信息。其次在网上了解域外劳务市场信息。再次经常和已经在外地务工人员联系,让他们帮助家乡人找到挣钱道。第四,由村里50多名无职党员帮助这些外出务工人员解决家里的生活琐事,减轻在外人员家庭负担。第五,村领导保持与外出人员联系,帮助维权,使这些外出务工人员感到有底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