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惠市人民法院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非诉讼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立足司法职能,不断开拓思路,将诉源治理工作同步地方三级综治中心建设、同步人民法庭标准化建设、同步审判辅助集约中心建设,创新诉源治理“三同步”工作路径,绘就了诉源治理新“枫”景。 同步地方三级综治中心建设 汇聚诉源治理社会合力 在德惠市三级综治中心建设中,德惠法院积极发挥司法调解的优势作用,主动融入“网格-村级-乡级-市”四个治理层级,与全市多家单位协同作战、联动化解诉前纠纷。 持续开展“法官进网格”活动。按照分管区域,将法官和法官助理编入全市2982个“微网格”治理单元,一个法官和法官助理对应多个网格长,发挥信息化作用,对接综治信息系统,加入网格微信群,及时对网格长进行专业的法律指导,必要时连线群众,推进“网格吹哨,法官报道”的工作模式。 持续建设“法官工作室”。持续在306个村(社区)综治中心建设以法官或者法官助理名字命名的“法官工作室”,让百姓说事有据点,让普法入基层有抓手,让巡回审判有基地,让公正司法群众看得见,打通和群众联系的“最后一公里”,形成了“惠新小区高空坠物案”“水暖器材厂家属楼火灾案”等典型的诉前调解案例。 持续建设法庭驻地的乡级综治中心。在乡级综治中心建设中,德惠法院积极申请把人民法庭驻地所在的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建设到人民法庭中来。一方面可以及时提供诉前的专业调解指导和成熟的诉调对接工作,方便了当地人民群众“只进一扇门,解决多件事”。另一方面人民法庭可以及时发挥人熟地熟的作用,提高矛盾纠纷化解效率。 持续加强市级综治中心入驻力量。今年,德惠法院在原入驻综治中心两名工作人员的基础上,指派了一名分管院长分管和推进综治中心调解工作,增加了一名员额法官入驻,并申请拟入驻一个人民法庭至市级综治中心,增强了综治中心建设中法院的调解力量和诉调对接力量。上半年,诉前化解纠纷1578件,有效提升了纠纷处理效率。 同步人民法庭标准化建设 打造人民法庭“调解名片” 德惠市人民法院充分发挥人民法庭的地缘优势,依托人民法庭外迁、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将人民法庭打造成诉源治理的“急先锋”和“蓄水池”。 持续建设“无讼村屯”“无讼社区”。2022年以来,德惠法院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支持,落实省市两级法院“无讼”创建工作要求,以人民法庭辖区为切入点,形成各村、社区“无讼”创建的动态评比,累计创建“无讼村屯”示范点16个,推动了万人成讼率的持续降低。 持续开展巡回审判。充分发挥巡回审判点和巡回审判车作用,深入田间地头、百姓的炕头,满足年纪大、行动不便或有特殊需求的人民群众诉讼请求的同时,强化了以案释法作用,特别是对婚姻彩礼、抚养赡养、土地争议、借款合同等类案释法作用和警示震慑作用效果显著。 持续进行普法宣传。充分运用农村农贸市集、文化大院活动等群众聚集时机进行集中普法,利用“法官工作室”、巡回审判点等群众熟知的地点进行阶段性普法,利用市乡村三级综治视频会议系统进行线上普法。在春耕季节,讲解种子农药,农机、化肥等农资产品以及土地经营权相关法律知识,秋收时节讲解买卖粮食、合同纠纷、债务纠纷等问题,农闲季节针对婚姻家庭 、继承等相关问题进行讲解,切实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和理解,将普法宣传提升到了新高度。 持续开通以法庭名字命名的微信。为方便人民群众第一时间找到司法援助,各人民法庭开通了以法庭名字命名的微信,第一时间由法官助理对群众咨询、立案等问题进行回复,力求在立案之初即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诉前,提升人民法庭调解知名度。以大房身人民法庭为例,上半年,诉前化解矛盾纠纷49件,占比受理矛盾纠纷总量305件的16.07%。 同步审判辅助集约中心建设 把好诉前调解最后关口 德惠法院高度重视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管理中心建设,力求形成从诉前到结案的闭环式审判辅助事务集约管理链条。在中心建设之初即把诉前调解工作纳入了辅助事务集约管理中来,形成了“文员-法官助理-法官”的三级诉前调解模式。 文员的初级调解。在群众立案之初,审判辅助事务集约管理中心负责诉前调解工作的文员,接到相关材料后,会及时引导当事人至诉前调解室,了解案情,进行初级的诉前调解,调解成功,由文书制作组工作人员进行调解文书的制作,诉前化解量占诉前矛盾纠纷化解量的30%左右。 法官助理的二级调解。文员调解不成功的及时按照案由分类和所属业务庭室联系法官助理,进行法官助理的二级诉前调解。 法官的三级调解。法官助理调解不成功的案件将及时联系法官,再度进行诉前调解。其中,法官和法官助理的诉前调解量占诉前矛盾纠纷化解量的10%左右。如未调解成功,因诉前与当事人已经进行了三轮调解,相互对案情已经了解扎实,也会加快审理进程,提高审判效率。接下来,德惠法院将推动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管理中心诉前调解工作与综治中心诉前调解工作的对接,形成“前综治后结案”的全流程辅助事务集约化闭环管理,切实把好诉前调解最后关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