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宇健 孙业文 本报记者 徐文君
乍暖还寒。珲春市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早安排、早部署、早组织,全面做好备耕生产,确保不误农时、农事,做到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两手抓、两不误”。
临近惊蛰,农户们纷纷为春耕做起了准备。与往年不同的是,大伙儿在农作时戴上了口罩,保持着安全距离,有序开展备耕生产。
珲春市板石镇松哲专业农场主李松哲是全市知名的种植大户,他通过土地流转耕种了150公顷水田、200余公顷旱田,先后添置了大型动力农机设备20余台,各类收割机11台、高速插秧机6台。今年,李松哲需购买各类化肥7000余袋、稻种1.5万袋、玉米种2500包。“受疫情影响,今年不能像往年一样开车到各地去购买农资,好在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给我推荐了不少知名农资企业,我通过电话与企业取得了联系,初步达成了一些购买意向。”李松哲说,今年他将购买90余万元的农资,通过自筹和贷款,备耕所需资金已陆续到位,春耕不会受到疫情影响。
为确保备耕顺利进行,市农业农村局对农资经营店制定了具体要求,要求各经销商做好消毒,营业人员必须戴口罩,每天测量体温;农资经营店不得开展人员聚集性销售,减少密切接触;要求购买农资人员进店必须佩戴口罩、测体温并登记备案。截至目前,全市40余家农资经营店已有28家恢复营业,保证农资正常供应。
在珲春市双丰农资经销中心,农户们都佩戴口罩向销售人员咨询各类商品价格。“受农资企业延时复工和物流影响,我们今年储备的农资较往年少一些,现有各类种子50吨、化肥1500吨,农药正在抓紧时间和厂家联系引进。”该中心负责人王平远介绍说,目前,省内外的农资厂家正在陆续恢复运营,他已和部分厂家协商,分摊成本利用铁路运输,虽然成本会比往年稍高,但能保证本地农户的农资需求。
为做好疫情防控,珲春市部分农资经销商实行线上销售,农户足不出户在网上就能选购农资和预付定金,经销商会在春耕前及时将农资配送到农户家中。
“现在疫情防控压力很大,但备耕工作必须抓实抓好,种子化肥、农机检修、农资贷款等工作要有序推进,千万不能误了农时。”在珲春市三家子满族乡西崴子村“两委”班子会议上,该村党支部书记兼主任关志芬对疫情防控和备耕等工作进行了安排。关志芬说,西崴子助民种植专业农场共耕种了90余公顷旱田,年利润达40余万元,生产期间还为40多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将10余农户培养成为种粮大户。“今年,我们农场预计需要1100袋化肥和1000袋种子,需贷款40余万元,已经通过市农业农村局和银行达成了贷款意向。”关志芬说,该村准备邀请农机专家对农场的大小农机设备进行检修,后续将开展秸秆打包、采购各类农资等工作,为春耕生产做好准备。
市农业农村局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抢抓节令,努力保障全市各类农产品的稳产保供。今年,全市农作物计划播种面积35039公顷。其中,粮食作物33539公顷、经济作物1500公顷。在备耕期间,全市预计投入2.3亿元,主要通过农民自筹和银行贷款的方式解决,目前,已筹集资金7000万元。计划调入各类化肥2万吨、农作物种子1300吨、农药200吨、农膜150吨。组织农资经销商、种粮大户,通过微信、行业协会、农村电商平台等渠道订购物资。切实加强农资监管,创建农资经销工作微信群,及时收集发布防疫知识、天气情况、物流运输情况、复工复产等信息,为农户生产生活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