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天琪 徐毅飞 本报记者 吴连祥
7月9日,梅河口市场监督管理局举行“支持乡镇村部食堂建设资产交接仪式”,这标志着该市拓展延伸“智慧食安”建设项目,保障群众餐饮安全又取得了创新性成果。
“智慧食安”工程是政府治理食品安全的创新模式,它依托“互联网+”理念和技术,利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二维码等新技术,对食品流通进行追根溯源,实现食品安全治理的智慧化、科技化、现代化。项目建设主要包括 “智慧食安”大数据云平台、“阳光厨房”系统和“智慧食安”大数据分析显示系统等内容。2018年以来,梅河口市把“智慧食安”工程列入15件民生实事之一,与各项民生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推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赢得社会各界的拥护和好评。
建强平台网络,实现“智慧”监管
作为“智慧食安”项目的监管和具体实施部门,市场监督管理局专门成立了“智慧食安”推进办负责组织协调。在工作中,该局重投入、强监管、提效能,做到建设和监管同步推进。
在城区蔬菜批发市场、中心农贸市场等重点经营场所设立了全天候检验检测站。以各乡镇科普小屋为基础改建成18个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站。在养老院、中小学、幼儿园、机关企事业食堂和社会大型餐饮场所设置150个检测点。利用流动检测车,在早市、社区和露天农贸市场等区域,免费开展果蔬农药残留项目检测。
打造“明厨亮灶”,实现实时监督。在全市200家餐饮服务单位后厨粗加工区、切配区、洗消区、凉菜间、主副食库等关键部位安装高清摄像头,对餐饮食品制作过程进行实时监督,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电视同步观察餐饮食品加工制作全过程,也可以随时查看食材溯源、检测等信息。
不断完善“智慧食安”平台建设,建设了全市食品安全大数据中心。由原来的单个企业行为监管过渡到由产业数据形成预防的“智慧食安”模式,从而实现由“人管秩序”向“数管秩序”的转变。
创新发展理念,打造“放心厨房”
多年来,农村操办婚丧、盖房、乔迁、升学等宴席都是雇用厨师班子露天操作,消毒检测环节缺失、污水乱排、食品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日渐凸显。鉴于此,梅河口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创新“智慧食安”项目发展理念,在认真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谋划、启动了“示范农村集餐放心厨房”建设项目。
“示范农村集餐放心厨房”项目于2019年10月立项。为了确保这一项目扎实、稳妥实施,该局组建“工作专班”,深入乡镇进行踏查、调研。经过实地考察、招标遴选、规划设计,选择在湾龙镇湾龙沟村、康大营镇民安村、进化镇三合村作为项目试点,投资110万元建设村部食堂。
湾龙沟、民安、三合3个村部食堂面积为770平方米。经过工程队的紧张施工,现已完成了室内装修、工程验收、线路铺装和设备安装,具备了承办村屯集体聚餐的条件。
记者在湾龙镇湾龙沟村看到,村部食堂正在接待老年门球队聚餐。走进餐饮大厅,可见窗明几净,干净整洁;厨房设施先进,灶台、案板洁净,后厨人员操作规范。消毒柜、保洁柜、留样冰箱等一应俱全;食堂备有检测器材,市场监管局技术人员在做好检测的同时,现场进行培训指导。该食堂投入运营后,将为村民集体聚餐提供较为可靠的安全保障。
构建共管机制,保障餐饮安全
7月9日,梅河口市举行乡镇村部食堂资产交接仪式。市场监管局向3个乡镇领导移交了村部食堂建设资产,局领导向他们颁发了项目标牌。
交接仪式上,市政府食安办主任、市场监管局局长刘桐国在总结讲话中指出,镇村组织要落实好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执行好大型聚餐申报制度。各村超过50人的聚餐,要提前向辖区综合分局报备,由综合分局派员到场指导、督查;要使用好农村集体聚餐放心厨房智能化平台,维护好放心厨房的各项设备设施,规范好农村集体聚餐各个环节,消除以往露天操作、消毒检测环节缺失、污水乱排、食品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做到洁净、安全、透明,为群众创造一个安全、放心的集体聚餐环境。
参会乡镇领导表示,要在保障百姓食品安全的基础上,利用好“示范农村集餐放心厨房”这一惠民项目,与当地特色美食相结合,把村部食堂做大做强,造福广大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