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24日
首页
第13版:文摘精选

达式常:这辈子,我还没演够

一个人出生在旧社会,兄弟姐妹十多人,靠吃救济米长大,靠助学金读书,但立志从事文艺事业;一个苦孩子刚刚大学毕业,却扮演了一个生活条件优越,害怕艰苦、小脾气不断的年轻人;一个演员,已然是全国银幕上最潇洒、倜傥的英俊小生,却甘做绿叶,理寸头,戴上眼镜,胡子拉碴,扮活一个生活艰苦的中年知识分子;一个明星,因儒雅隽永、风度翩翩被观众认定是“知识分子”的最佳代言人,却在一部满溢阳刚之美的电影里成功挑战了刚烈的角色。他就是达式常。

今年已经80岁的达式常曾经是上影厂出镜率最高的男演员,也是一代人的记忆。

痴迷表演的少年

“我小时候看过一部外国电影,片名、演员都不记得了,但最后结尾的镜头我一直记到现在,一个女孩跳上车子,坐在有点瘪气的备胎上,汽车渐渐远去,她笑着招招手,电影结束了。这个镜头让我觉得很神奇、很美。”后来,这颗小小的艺术种子在达式常的心里慢慢萌发。

然而,家里一贫如洗,没有条件经常看电影,达式常就自己想方设法地去创造条件——恳求有收音机的邻居让他收听电影录音的剪辑和电台的朗诵。

在格致中学读初中时,达式常开始积极参加各种文娱活动,“其实那些独幕话剧很不专业,我就拿个木头冲锋枪,在台上扮演解放军。”课余时间、假日,他去干零活赚钱,除补贴家用外,节余的全花在了看电影上。他去看《白毛女》《钢铁战士》《董存瑞》《一江春水向东流》……没有专门的老师辅导,他就自己琢磨,模仿影片中那些名演员的表演。“我还从图书馆借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员的自我修养》,对照着啃读,读懂一点就引用一点。”

于是,这个自学的孩子,声台形表顺利过关,考上了表演系;于是,他刻苦努力,以全五分的优异成绩毕业,分配进入海燕电影制片厂(后为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在全国几乎大小话剧团都排演《年青的一代》的情况下,达式常被顺利选中出演林育生,年纪轻轻便走红全国。

百里挑一的“林育生”

被挑中拍摄风靡全国的话剧《年青的一代》电影版时,达式常“惊喜万分”。“当时全国只要有条件的剧团,都在演《年青的一代》。你想想,全国有多少个‘林育生’,而且我在剧团排这个戏的时候还是在B组。”

就这样,带着几分忐忑,达式常随着摄制组到勘察队去体验生活,去南京雨花台瞻仰革命烈士纪念馆。他一遍又一遍地分析角色,一场又一场地排戏。

但在实拍念遗书那场重头戏时,达式常还是演了好几遍都没有过。“这是全剧的核心,在舞台上表演时,我在台上哭,观众在台下哭。但到了摄像机面前,杂念太多,情绪完全出不来。”当时胶片紧张,不可能由着演员一遍遍重来,于是,导演说先关灯,让演员酝酿情绪,但达式常更紧张了。黑暗中,电影副导演凌之浩走上前安慰爱徒。“他耐心地跟我讲戏,讲林育生妈妈生命最后一刻的希望……”这么多年过去了,达式常想起来老师的悉心帮助,哽咽了,“老师讲着讲着,哭了,我也哭了。这样我才慢慢找回情绪,重新投入到人物里。”后来,电影公映,读遗书这一场戏凭借真切的感情,扎扎实实地打动了观众。1973年,达式常重上银幕,在重拍的《年青的一代》中再次成功扮演了林育生。

“眼科医生的丈夫”

后来的几年,达式常进入了自己表演创作的黄金时期,部部不同,各有精彩。他在影片《难忘的战斗》中第一次演军人,偏瘦的达式常靠绑腿、穿竹衣撑起形体,也靠面部表情和眼神的细微处理演活了粮食采购队队长田文中。他在《万里征途》中饰演汽车司机常大进,在《东港谍影》中饰演公安战士钟垒,在《燕归来》中饰演内心感情十分复杂的知识分子林汉华,在《春苗》中扮演医生方明……但他自己最满意的一个角色,要数《人到中年》中眼科医生陆文婷的丈夫傅家杰。“1983年,全国电影创作会议上说,《人到中年》的观众人次超过了1.5亿次,我很欣慰,自己还做了笔记。”

傅家杰不年轻也不潇洒,剃寸头、戴眼镜、留胡子。达式常说:“我们进学校的时候,老师就说,演员不要一天到晚顾着漂亮,一个优秀的演员要爱心中的艺术,而不是爱自己。我一直都记着。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思想觉悟高,物质生活贫乏,怎么体现?”达式常说,人到中年、相濡以沫,讲来容易,表演前,他从头到脚、从里到外,对人物做了非常细致的构思,“在家里和爱人讨论,到了组里跟导演建议”。于是,达式常在电影里熟练地缝衣服,穿露着线头的毛衣,毛衣里还有一件烊出了一个大洞的汗衫,“这件汗衫是我自己的,在家贴身穿的。就是这样一个脱毛衣的特写镜头,把银幕内外的人连在一起了。很多的中年女观众跟我说,太真实了,我家老公就是这样的。”

傅家杰甚至是不够重要的,无论是戏份多少还是角色轻重,饰演陆文婷的潘虹都比达式常吃重许多。“陆文婷生命垂危的那场戏,足足拍了一天半,达式常老师一直单膝跪在地上,趴在床前,用近乎于喘息的声音跟我说话,为我念诗。一个好演员的肢体、形态,都在表演。”很多年过去,潘虹依旧感激达式常,因为他以专注的表演帮助她入戏。

两年后,达式常与长影厂的又一次合作同样让他骄傲,他在电影《谭嗣同》中再一次完成了自我突破。这个被很多人担心“有点软”的上海男人演活了湖南人谭嗣同,刑场就义的表演尤其出色,慷慨激昂又富有分寸。倔强、从容、细腻的表演,让达式常不仅征服了观众,还征服了同行。

达式常平时并不善于也不乐于闲谈,但只要聊起电影拍摄时候的“技术掌握”,聊起演员如何准确地“走位”,他都会侃侃而谈,两眼放光。他很少公开表达自己的好恶和观点,对于那些前辈,他总是特别恭敬。他近年很少客串影视作品,但2019年上影演员剧团排练话剧《日出东方》时,达式常的戏份不算太多,却有戏没戏都在后台,对自己的表演更是严苛到锱铢必较。他说:“我感到戏越演越难了。如果总是以老一套、老面孔去与观众见面,自己没有长进,观众也会腻的。”回望自己几十年来塑造过的角色,达式常说:“这辈子,我还没演够。”

据《新民晚报》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1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