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19日
首页
第08版:要闻链接

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

德惠玉米保护性耕作面积突破百万亩

本报讯 周晓羽 记者郭小宇报道 “我们合作社的土地已经保护性耕作三年了,从最开始的30公顷地,到今年的400多公顷地,这几年,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工作人员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产量越来越好,村民也都越来越认可,保护性耕作是正路子。”德惠市边岗乡文兴农资专业合作社社长张文兴高兴地说。

“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这一关于黑土地保护的重要指示再次表明,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守好基本田。

保护性耕作技术,就是要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土壤生产力,从而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今年,德惠市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面积突破100万亩,其中秸秆全量还田面积达2.5万亩,保护性耕作面积占全市玉米播种面积的40%以上,参加作业机具近1000台,遍布全市16个乡镇,5月下旬播种全部结束,目前苗情长势喜人。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的耕翻起垄播种而言,采取的一项对土地起保护性作用的新技术。是在播种前,不耕翻土地,不起垄,使用专用作业机具在原垄进行播种。这项技术在德惠市已经推广多年,相对于传统耕翻起垄播种具有抗旱保苗,出苗整齐,抗倒伏的特点。

秸秆全量还田保护性耕作是保护性耕作的最高级模式,不仅具备保护性耕作这些优点,还可以不清理秸秆离田,不用焚烧,把留在田间的秸秆归行处理后,原垄播种。长期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可逐年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起到肥地养地的作用。同时,不清理秸秆,不进行焚烧,既省工、省钱,又避免了焚烧秸秆带来的诸多危害。据推广农户测算,每公顷土地可节省清理秸秆和整地费用约1000元左右。有利于水土保持,恢复地力,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一项利国利民,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措施。

今年德惠市将利用国家扶持资金对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每公顷地补贴585元,充分利用国家、省、长春市扶持政策加大力度快速推广保护性耕作。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1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