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李金红 记者吴连祥报道 八月东辽,花红果硕。走进万亩黑果花楸示范基地项目,可见一株株黑果花楸迎风挺立,枝繁叶茂,生机勃发,向人们传递着健康生长的信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秉承这一理念,辽源市计划用5年时间建设百万亩造林工程,东辽县万亩黑果花楸林下经济经营性项目就是该市百万亩造林工程五个经济林培版块中的示范工程。
黑果花楸是集食用、药用、园林和生态等价值于一身的珍贵树种,它的果实对人体有保健作用。黑果花楸对气候及土壤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可应用于荒山绿化、水土保持,在生态恢复、园林绿化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年初,东辽县与市生态投资集团合作,计划在白泉镇聚龙潭水源地上游9个村建设黑果花楸基地。
黑果花楸示范基地项目预计总投资13285.25万元,种植11225亩黑果花楸苗木,实现年产15434吨黑果花楸鲜品的产出能力,每吨价值4000元。建成1年后达产,可产出30至50年。采取林药间作、以药养林模式,已建成1200亩中药材种苗基地。在种植中,推行涵养林项目良性生态治理措施。
黑果花楸基地建在自行车赛道两旁,可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春季赏花,夏季赏果,秋季赏红叶,冬观纷纷瑞雪。同时,该项目还解决了白泉镇390名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其中包括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当地政府与贫困户商量,流转土地302亩,使贫困家庭受益人数达到76人,平均年人均增收4500余元。
据了解,公司将在完成3万亩的种植规模后,投资建设冷藏链用来储运冷鲜果,建设榨汁喷粉厂为保健品厂商提供原材料,引入相关技术提取黑果花楸有效成分,这些企业会为后续建设葡萄酒厂、果冻厂等深加工企业打好基础,进而建成从黑果花楸种植到加工再到销售的全产业链基地。
黑果花楸基地项目利用退耕还林,引进林药立体种植的大健康产业化项目,将东辽河两岸和城市水源地周边传统玉米等农作物的土地改造区域作为林药生态涵养林的示范区,解决因种植玉米等农作物施用农药化肥等对河流、水库的污染问题,还可以彻底解决玉米秸秆焚烧的环保难题,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水源地水质提高和城市园林建设具有建设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