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28日
首页
第13版:文摘精选

“顺风耳”张华:

中国顶尖“动车诊断工匠”

妻子鼓励

当上动车“诊断师”

今年43岁的张华,出生在江苏苏州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997年,20岁的张华从苏州铁路机械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上海铁路局上海车辆段,从事客车检修工作。

随着高铁迅猛发展,2010年3月,上海动车段高级检修基地成立,张华作为第一批业务骨干,被选派去青岛学习高级修调技术。这一走就是好几个月,张华非常担心妻儿。同为铁路职工的妻子平时工作也很忙,还要照顾孩子,她一个人能行吗?妻子看透了张华的心思,笑着说:“你放心地去吧,儿子的生活和学习有我在,绝对没问题。”临行前,她还鼓励丈夫:“动车组高级修调技术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听了这话,张华备受鼓舞。

在跟班学习过程中,张华亲眼目睹了一件事:厂家的电气调试组工长为了弄懂弄通动车组检修技术,整整20天,除了上厕所,没有离开过动车组,吃住都在车上,硬是攻克了一个个检修难关。目睹此情此景的张华深受触动,除了吃饭睡觉,他也一直待在动车组列车上。晚上,他“啃”一本本原理书、一张张配线图,零点前很少睡觉。数百张线路图被翻烂了,成千上万个节点在心中清晰起米。

除了研读动车调试的相关资料,张华只要一有空,就跟在厂方老师傅身后学习实际操作。老师傅被张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感动了,将相关技术倾囊相授。短短几个月,张华便初步掌握了CRH2型动车组三级修调试相关技术。

回到上海后,作为技术骨干,张华要指导班组成员学习动车组高级修调试指令。为了帮助同事掌握整套图纸,张华几乎天天泡在图纸里,每天下班回到家,还捧着厚厚一沓图纸不肯放下。没有现成的动车组做教材,他就带同事在图纸上演练模拟调试操作步骤。工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张华带着同事们吃透了所有的图纸。

练就“顺风耳”

听到设备的“哭泣声”

凭借过硬的技术和经验积累,张华逐渐成为上海动车组的调试“主控”、专治“疑难杂症”的专家,最短可在数秒内准确诊断出动车故障。

“心中有章法,眼中有标的,手眼心同步。”张华发现问题和判断故障不单靠眼睛,还练就了一双“顺风耳”。“检修现场再嘈杂,内心也要保持安静。越精密的核心技术,越是需要专注忘我,用心去捕捉、倾听设备的‘哭泣声’。”张华说。

一次,张华带着一名青年工程师检修动车。走到1号车厢时,他停下脚步,问道:“你发现这节车厢有什么异常吗?”青年工程师将车厢内电器设备检查了一遍,没有发现问题。这时,张华说:“脚下这个部位下面是司机室空调装置,通了高压电的空调完全没有震动,肯定出现了故障。”当他们打开车下设备舱时,果然发现空调装置没有正常工作。

2010年7月,当第一列动车组缓缓驶入高级修基地,张华和同事们既紧张又兴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烂熟于心的指令终于可以实战操作了。钻车底、进车厢、爬车灯,张华作为高级修第一位“调试主控”,带领着组员从内而外对动车进行全面预检调试,最终顺利完成任务,获得了厂方的高度评价。

凭借自身精湛的技能和丰富的现场经验,张华通过身感震动、耳听异音、鼻闻味道等技巧,就能初步判断部分动车设备是否正常,具备动车组高级修突发急重难点电气故障的处理能力。这身过硬的绝技,让他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斩获殊荣。

在比赛中,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名优秀的高铁动车检修技能高手展开了为期四天的激烈角逐。其间,专家组故意给这些顶尖选手设置了无动力牵引等三大项目各十个隐藏故障,每个项目都需要他们在短短15分钟内把故障全部准确地找出来。不少选手挠破头皮也只能找出五六个,张华最快的一个项目仅用时12分钟,就将所有故障一一排查出来,震惊了在场的专家和选手。最终,张华以优异的成绩捧起了“2013年全国铁路动车组机械师职业技能大赛”个人全能第一的奖杯,站上了中国高铁机械师最高领奖台。

成为顶尖“动车诊断工匠”

最感激贤内助

2016年5月,以张华名字命名的劳模工作室正式成立。上海铁路局赋予其“解决疑难杂症、开展科技创新、帮带青年成才”三大功能定位。张华一边不断钻研动车调试新技术,一边带领工作室成员技术攻关,并编写完成了《CRH2型动车组故障排查指南》,优化了CRH2型车三级修调试流程和工艺,使作业时间缩短30%,电力能耗年降低30余万元。这一年,张华被上海市总工会授予“上海工匠”称号。

与中国传统手艺人式的工匠不同,张华是新时代的工匠。他不仅具有高超的动车业务技能,还努力思考如何更科学、高效地调试,如何带出一批年轻人,建立一个优秀的工作团队。他参与并自主开发了动车组高压系统实训间,这样,实作培训就不再占用运营动车组资源,培训学员的产出也大大提高了。

平时只要有空,张华就主动帮妻子做家务,或者偶尔露一手厨艺,“慰问”一下妻子和孩子。令张华感动的是,每年父母的结婚纪念日,妻子总是专门抽出时间带两位老人旅游,还会亲自下厨,做满满一桌子菜。双方家里的老人有病住院,也都是妻子办理入院手续,陪床伺候。这些事,她从不让张华插手,就是怕影响他的工作。

身后有这样的“贤内助”,张华完全没有了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到动车诊断工作中去。他带领成员们攻坚克难,组织研究20余项动车组故障部件修复工艺,制定流程及检验标准,突破了国外技术封锁;自主研制了七套动车故障部件的检测平台,可实现控制放大器、影视屏、人机交互设备在内的13种动车部件的修复与检测,每年可节支降耗1000多万元。

因工作成绩突出,2018年和2019年,张华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铁路“火车头奖章”等荣誉。而他最感激的,是一直为家庭默默奉献、毫无怨言的妻子,她是自己名副其实的“无名英雄”。

从小技工到中国项尖的“动车诊断工匠”,张华靠着不懈钻研与打拼,完成了人生的华丽转身。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心里有梦,谁都可以创造奇迹。

据《恋爱婚姻家庭》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1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