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佳琪 徐振家 本报记者 韩铁英 吴连祥
“我是梅河文化事业变化的见证者,这几年,新建的文化场馆宽敞明亮,现代感十足,市里组织的文化活动更是丰富多样,参与其中心情愉悦,每天都充满正能量,而且身体也越来越年轻,脑子也转得越来越快了。”唠起如今的精神文化生活,梅河口市桥西社区居民张女士有道不尽的感慨。
备战全省运动会,10个月建成万人体育场;复工复产,“五一”全民健康打卡促销活动,吸引游客100万人以上;繁荣夜经济,东北首秀“幻光游园会”和“浪漫音乐城”持续引流50万人……回眸刚刚过去的2020年,梅河口市在勠力同心战胜疫情的同时,交出了文体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骄人答卷,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增强。
建设文化魅力之都
“十三五”期间,文化赋予了梅河口这座城市诸多变化。多方筹集资金,开展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小广场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打造出群众的精神文化家园,让群众走进“文化殿堂”。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文化活动50场次,先后邀请“欧洲维纳斯女神”爱乐乐团、吉林市歌舞团、辽宁省歌舞团、长影交响乐团等专业团体来梅演出,刘老根大舞台进驻投入运营,提升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开展“健康生活·悦动吉林”系列活动,各类活动达100余场次,形成朝鲜族民俗文化节、百姓广场舞大赛、GID全民街舞挑战赛、98k百人快闪等品牌活动10余项;举办书画、摄影、文物等各类展览108次。策划并举办魅力梅城“幻光游园会”嘉年华活动、 “浪漫音乐之城”器乐展演、“嗨翻端午‘棕’情梅河”摇滚之夜等特色文体活动,持续激活夜经济,将文化元素、体育运动与促进消费、旅游产业发展相融合,迅速集聚人气,引爆消费市场,2020年吸引域外游客超过50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梅河口市民的文化生活发生了深刻改变,文化设施从“陋”到“美”,群众性文体活动从“少”到“多”、从“单调沉寂”到“丰富多彩”,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群众的文化生活,群众的幸福感持续提升。
打造东北赛事名城
“我是一名体育老师,坚持长跑已经27年了,以前在田间地头,再到公园大堤上,如今能在与奥运会同款的蒙多跑道上奔跑,是原来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梅河口体育赛事越来越多,环境设施也越来越好,健身已经成了许多人的生活常态。”
近年来,梅河口市投资105亿元,建成以文体中心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示范区,辐射带动能力明显提升。体育公园建成区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建有单体综合体育馆、乒乓球馆、网球馆、游泳馆、羽毛球馆和万人体育场“五馆一场”,先后举办四国男篮锦标赛、国际半程马拉松国际赛事,承办全国少儿开拓杯乒乓球赛、中国业余网球俱乐部联赛等国家级赛事6次,以及吉林省第二届残疾人运动会、大众乒乓球超级联赛等省级赛事11次。深入开展“全民上冰雪”“全民健身百日行”“健康生活悦动吉林”等系列群众性健身活动,被中国篮协授予“全国篮球竞赛优秀赛区”,被中国网协授予“至臻伙伴”称号,“2019中国田径协会最美赛道特色赛事”。2018、2019连续两年被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评为“中国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
有了便捷的体育设施,经常举办各类体育活动,使更多市民加入了全民健身行列。现在,赛事名城逐渐成为梅河口市新名片,“去梅河健身”已成为周边市县体育爱好者的新名词。
继往开来再攀新高
展望“十四五”,梅河口市文广旅局局长瞿鹏说:“梅河口文体事业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再次踏上追逐‘新梦想’的征程,立足东北对标全国先进水平,建设体育强市,增强文化自信,脚踏实地,奋发有为,全力实现文体事业新的更大的突破。”
坚持高质量发展主线,不断促进文化和体育深度融合,积极寻找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推动文化旅游、体育工作各领域、多方位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立足建党百年,以品牌化思想筹备红色主旋律活动。立足率先示范,打造引领潮流的“体育+”综合体,通过体育赛事“招来人、留住人”,带动餐饮、旅游等相关行业发展。立足对标全国,打造东北领先的运动户外元素集聚区。立足音乐之都,打造区域音乐演绎魅力城市。立足筑巢引凤,打造实践考察研学基地城市。立足历史传承,深耕文化精髓讲好时代故事。立足完善功能,补齐短板提升场馆综合利用水平,让梅河口市文化和体育事业绽放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