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13日
首页
第08版:要闻链接

北大湖镇:绘就美丽乡村新图景

□常淼 王银东 本报记者 徐文君

走进永吉县北大湖镇草庙子村,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通向每家每户,房屋错落有致,房前屋后栽满了绿树花草,白墙上的图画栩栩如生,仿佛走进了一幅恬静安祥的田园山水画。

草庙子村是如何从“脏、乱、差”到如今的“洁、净、美”?要归功于北大湖镇大力开展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自人居环境整治以来,北大湖镇的许多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大量破败的废弃房被清拆复垦成小菜园、小果园,在精心设计的院墙装饰下,呈现出清雅的田园风情;房屋前后的空闲角落砌成了小花圃,绽放的花朵为村庄带来了色彩和活力……有效推进了乡村振兴,使生态成为经济价值增值链,释放经济红利,让群众成为生态共建的直接受益者。

“破三难” 定村规

长效机制有保障

“动员难、行动难、维持难。这三难是人居环境整治中摆在我们面前的‘三座大山’。”北大湖镇党委书记刘广卓说。千难万难我们也要迎难而上,草庙子村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就破除了这三难,村庄实现了美丽蜕变。

为响应市里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号召,草庙子村吹响了“美化家园”的号角,村小组及村民代表针对该村情况,想出解决部分村民懒惰的运行机制,在镇政府及村委会的支持下制定了村规民约并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实施,草庙子村是北大湖镇第一个完成制定村规民约并通过了村民代表大会颁布实施的村庄,村规民约建立了人居环境红黑榜奖惩制度,并确保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的运行。

村规民约规定,要定期开展清扫垃圾行动,每月29日是卫生日,30日是卫生评比日。为便于管理,将村内的区域实行网格化管理,划分责任区,形成全体干部一线工作的格局,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村规民约经过几个月的发展逐步完善。草庙子村除了成立由15名成员组成的卫生责任监督小组外,如今已有部分村民自愿参与环境卫生监督。

“村民既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受益者,也是参与者。只有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其积极性,人居环境整治才能获得持久的内生动力。”草庙子村村民魏亚清分享长效机制建设的关键。

干部包村周末不歇

全民参与氛围浓

破败的老院落修葺一新,房前屋后栽种着树木与花草,村规民约张贴上墙,村文化室热闹非凡……清明时节,走进官地村委会,乡村新风貌扑面而来。

虽是周末,官地村村委会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却不停歇,在镇包点工作组、村“三委”干部的组织发动下,村民积极参与到村清理建筑垃圾集中活动中。

在村民自家的门前屋后、环村路周边等地方,都可以看到干部群众的身影,他们手拿夹子、垃圾袋、扫把等,对村内乱堆乱放、空闲地块内杂物、白色垃圾进行清理,对没有主动清理的村民,村干部和工作队耐心向群众解释整治人居环境的重要性及柴禾乱堆乱放存在的安全隐患,经过耐心地劝解,清理工作得到村民的理解和大力支持。对没有能力清理的村民,大家一起帮忙进行了清理,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越来越浓。

“截至目前,共清理道路3000余米,清理20余处乱堆乱放,清运垃圾约100余吨,参与人员200多人次,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官地村党支部书记姜利说。

“要我做”到“我要做”

打造农村新风貌

村干部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精心安排部署,号召各村委会到歌康村“取经学习”,开阔了视野、凝聚了共识、汇聚了力量,并动员村干部将环境卫生宣传落实到村到户到人,让群众实现了从“要我做”向“我要做”的转变。

“这里有污水横流现象,快去通知责任人解决。”“这块空宅基地墙体出现裂缝,存在安全隐患,我们要及时通告。” “垃圾箱已满,提醒保洁员及时清运。”如今,镇里大部分村委会内都有着无处不在的“移动探头”——卫生监督员,他们每天都要对责任区域内的环境卫生进行巡查。

“村里组织我们到草庙子村参观学习,我们回来之后都自愿参与村内环境卫生的日常保洁,隔三差五手拿夹子、垃圾袋,铁锹等工具到各村巷清扫保洁。”白马夫村村民韩剑英说。

“带动群众积极参与整治行动,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制定村庄环境卫生保洁制度,全面打好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全力打造农村新风貌,奋力书写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刘广卓说。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