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悦颖 本报记者 郭小宇
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是助力乡村振兴、满足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综合平台,也是打通宣传、教育、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2018年以来,长白县金华乡抓关键、创经验,以“服务群众”为抓手,打造出新时代文明实践“金华”模式。
资源整合 聚焦服务
坚持激活、整合、下沉、共享原则,挖掘调动各类阵地、文化、人才等资源,根据活动设置和群众需求再配置、再优化,实现打通、贯通、联通形成整体合力,最大限度发挥资源的综合使用效益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作用。
以便民为选址要素,以利用最大化为原则,在充分考虑交通、人流等因素的基础上,金华乡借助乡政府与金华村委会毗邻的优势,创新将所、站结合,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一线综合体”,推动文明实践“到村、进户、见人、走心”。
全面召集机关干部、退休职工、退役军人、先进典型和专业人员等组建志愿服务队,规范人员管理、服务流程,全面建立起一支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志愿服务队伍,广泛开展文艺、体育、科普、宣讲等活动。
金华乡在探索中不断优化服务,以“共性需求同开展,个性需求精准帮”的形式,着力练好“脚力”走近群众、练好“口力”捕获困难、练好“听力”倾听声音、练好“笔力”记录需求,以此回答谁来干、为谁干、怎么干的问题。
志愿服务 浸润人心
以1所6站为重要孵化阵地,培育志愿队伍13支、志愿者150余人,链接辖区各类资源结合疫情防控、文明创建、乡村振兴、环境整治等方面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500余场次,围绕“两城同创”引导百姓从“政府事”向“全民事”转变。
积极谋求“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的途径,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行“马上办、网上办、上门办、一次办”门口服务和关爱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志愿服务,切实把服务于民做深、做实。
畅通沟通渠道、创新服务模式、优化内容形式,制定工作规划、明确实践路径,在精准实践中把志愿服务渗透到每个角落。
打造“爱心超市”,对在乡村发展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家庭或个人发放超市积分卡,并在实践中创新推出“积分通”,全面实现积分卡在全乡超市通用,极大地发挥积分使用效应和激励作用,让乡村振兴焕发出新活力。
文化铸魂 沁润人心
在2022年金华乡农民春晚中,村民自编自演的小品《双喜临门》备受青睐,节目以“老赖”夫妇思想和行动的转变为主线,集中展示“示范村”创建成果,金华乡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中为新农村建设“造血”。
积极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通过举行经典诗文朗诵会等形式弘扬传统文化、增强爱国热情、丰富节日内涵,在常态化、群众化的活动中引导群众弘扬核心价值观主旋律,推动“我们的节日”向纵深发展。
积极创作反映新思想、讴歌新时代、说唱新生活的文艺作品,充分利用广场、活动室、农家书屋等阵地组织开展趣味运动会等文体活动,让群众在参与中获得精神滋养,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常下乡”。
阵地资源整合到位、体制机制健全到位、服务群众精准到位,金华乡将持续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金华模式”,为实现全面振兴蓄能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