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吴连祥 报道 近日,梅河口市召开“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过上美好生活”动员会议,推动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全市广大农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
农业农村工作是一场大战役,事关农村经济提质增效、农民增收,涉及到近30万农民生产生活。基于这一认识,今年,梅河口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加大在农业农村领域的投入力度,举全市之力,凝干群之智,推动农业经济和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立足高站位高标准,落实强农富民任务。制定出台扶持政策,抓好种植业、养殖业、庭院经济、乡村旅游、农民进城、龙头企业培育六个方面工作,实施“双万双千双百”工程和10万头肉牛工程,新增1万户农村市场主体。通过多点发力,改变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现状,推动“十四五”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实现“双翻番”,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提升,进入全国先进行列,进而推进发展农村与新区建设齐头并进。
各级党员干部要投入农村经济发展主战场。市级领导、部门单位、乡镇干部要既包乡镇、又包村屯,担任村“第一书记”,领办市场主体。要建立机关干部、人才队伍、乡贤能人3支千人队伍,与农户一对一结对子,把城市工商资本、人力资源、技术资质、领导力量、干部力量带到农村一线。村“两委”成员要当好主心骨,领办合作社。要通过全市干部共同努力,做到千斤重担领导干部勇于挑、带头挑,党员干部、社会各界一起挑、踊跃挑。
提高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每个村至少要建立一个专业合作社,各乡镇要成立农业合作总社或者企业。建立市乡村三级农产品供销体系,抓紧完成国有公司组建工作。同时,加快建设乡镇特色农产品一条街,统筹全市农产品产供销各环节,推动农产品顺畅流通,促进农产品交易市场有序运行。
出台惠农富农政策和服务。加大资金投入,争取惠农强农政策,出台农民进城优惠政策和“新区专项岗”优惠政策。加强农业技术指导,强化法律援助服务,支持农村土地流转和宅基地流转,提供市场主体注册服务。出台市委、市政府兜底政策,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市场主体培育营造良好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