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郭小宇 报道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长春市双阳区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以市场评价为第一评价,以企业感受为第一感受,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围绕全区营商环境建设提升,全面掀起优环境、促发展热潮。
聚焦“提效率”,着力打造亲商爱商的服务高地
双阳区不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持续优化审批流程,推广“容缺办理”“多评合一”等模式,确保减无可减、降无可降。坚持公开透明,依法监管,实行公平统一的市场监管制度,以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优胜劣汰。
放宽市场准入,推动“非禁即入”,集中清理在市场准入方面设置的不合理条件,进一步降低或取消社会资本进入各个行业的准入门槛。推动“证照分离”改革,着力破解企业“准入不准营”问题。释放政策效益,注重惠企政策落实,通过惠企政策兑现平台和双阳亲清政商关系微信群等载体,对企业进行政策推送,确保企业第一时间获得政策红利。抓惠企政策制定,围绕引进总部经济、推动企业上市、招引重大项目、打造绿色食品供应基地、发展梅花鹿产业等方面制定出台支持政策、奖励办法,全面激发企业活力,有效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聚焦“优环境”,着力打造安商稳商的投资宝地
开展法治环境提升行动。把法治作为全区营商环境的“最硬内核”来打造,大力推行“阳光执法”“柔性执法”,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秩序、侵害企业利益行为。开展信用环境提升行动。全面推动诚信政府建设,用政府的诚信换取客商的信心。探索建立信用承诺、信用评价、信用修复等制度,健全企业守信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积极探索新型监管模式,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全面落实好包容审慎监管“四项清单”。开展城市环境提升行动。把城市环境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吸引力的有力抓手,大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让双阳更有序、更干净、更秀美,不断增强双阳对外感召力和吸引力。
聚焦“强保障”,着力打造助商惠商的发展热地
在资金保障上出实招。统筹使用财政预算内资金和各类专项资金,支持重大项目前期支出。深入实施金融助企行动,加强政企银合作,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用地保障上做实功。坚持精准有效供给,对“三早”项目、“国债”项目、重点基础设施等项目用地需求应保尽保。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加大“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力度,保障重点产业项目及时供地,变“项目等地”为“地等项目”。在资源保障上见实效。加强能耗指标保障,全面推行“五零一优”水气报装服务,开展办电“提效降本”行动,对重大项目能耗指标优先保障,切实提升水电气热综合保障水平。在人才保障上谋实策。深入开展服务人才专项行动,大力实施“双阳人回乡创业就业合作”计划,全面落实人才政策2.0版和各项配套政策。
聚焦“浓氛围”,着力打造尊商重商的兴业福地
健全完善企业家正向激励机制,让群众认识到企业家是第一资源,营造尊重爱护企业家的浓厚氛围。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完善政企沟通互动长效机制,建立规范化、机制化政企沟通渠道,采取恳谈会、政企会商等方式,鼓励企业家同党委、政府沟通交流,广泛听取企业家的建设性意见和合理诉求,进一步推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
优化营商环境是“永不竣工的工程”,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当前,双阳区已奏响“你投资、我服务、共发展”协奏曲,正加快推动双阳营商环境迈入全国第一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