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陈梦昕 记者 徐文君 报道 仲夏时节,翠绿的稻田在磐石山间平铺蔓延,秀美如画。
“磐石千塘稻”种植基地中,正在举办优质地理产品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案例(第7例)——磐石千塘鱼夏钓冬捕案例和优质地理产品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案例(第12例)——磐石千塘稻永久基本农田案例的揭牌仪式,拉开了磐石市千塘系列“丰收季百日展”活动的序幕。
活动中,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国友,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学术期刊中心副主任、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出版系统世界数据中心主任、《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编辑部主任刘闯,中科院及吉林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专家和吉林市委常委、磐石市委书记于技群、磐石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萍萍等相关领导就发挥地理多样性优势,科技赋能磐石绿色发展进行了深入地沟通和交流。
院地合作开启磐石市农业绿色发展新引擎。
该市始终坚持科技兴农,依托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优势,加快推进黑土地保护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成功创建了“磐石兰家村大米”“磐石锦绣海棠”“磐石千塘鱼”“磐石大榛子”“磐石千塘稻”5个优质地理产品,不仅实现了磐石“国字号”农产品零的突破,也打开了农业绿色发展的大门,形成山水林田案例集群,成为全国争创中科院优质地理产品最多的县市。目前,创建成功的5个优质地理产品销售价格均实现倍增,极大程度提高了全市农业经济收入,预计年内5个案例产品将增收9.7亿元,实现“草木生金、山水致富”。农民在增收致富的同时,百姓还享受着绿色发展带来的“红利”。该市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签署的《美丽磐石建设总体规划与绿色发展实践项目》协议,项目涵盖美丽磐石建设规划纲要,黑土粮仓优质地理产品打造等3个专题任务及建设全域定制智慧管控平台。该市还高质量打造“磐双线”“漫红岭”等美丽乡村片区,新改建农村公路438公里,乡镇污水处理厂全面铺开。
岁月峥嵘风雨兼程,耕耘不辍成就辉煌。近年来,磐石市荣获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国家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等称号。如今,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更高目标任务,磐石市正扬鞭策马,奋力前行,一幅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和生态绿色崛起的蓝图画卷正徐徐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