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26日
首页
第05版:江源专刊

推动建设富裕和谐新江源

——江源区残疾人联合会工作纪实

□ 朱传娟 赫文 本报记者 郭小宇

白山市江源区残疾人联合会注重研究残疾人生活新情况、突出解决残疾人家庭新问题、着力推进残疾人事业新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全面提升和进步,得到上级单位和残疾群众的一致认可。

积极创新,探索服务新路径

江源区残联坚持创新,全力破除守旧思想,不断探索服务新思路、新模式。2021年,区残联结合江源区实际情况,与社会服务组织共同开展了“情暖江源,为爱发声”服务。已为全区363名残疾人家庭提供上门服务,从对残疾人的护理和康复入手,在一定时间内,替代家庭照顾者看护残疾人,给看护者提供休息时间,释放看护者的情绪和压力,缓解因长期照顾产生的情绪上和生理上的疲惫,保障看护者能够更好地照料和陪护残疾人。

江源区残联积极创新,在开展同梦、同行、同心“三同卡”服务时,除了在资费和流量上都给残疾人很大的优惠,还主动创新,与联通公司开展了“宽带惠残”服务,每年600元的网费优惠至360元,更好地让残疾人享受网络时代的便捷,此项服务预计为全区残疾人节省240万元费用,满足残疾人创业和生活等各种信息上的需求。

这两项服务作为江源区残联“我为群众办实事”亮点项目,并且参加了省委组织部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优秀案例的征集活动以及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我为群众办实事”经验做法征集活动。活动中,江源区残联在全省100个优秀案例中,获得了第13名的好成绩,被全省“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指导推进办公室评为全省“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优秀案例,同时在全省范围内重点宣传推介,是全省残联系统惟一入选、获奖的单位。

江源区残疾人辅具发放是根据上一年度内动态更新采集的数据进行集中采购,按需发放。根据省残联“以案促改”的要求,残联辅具发放做到零库存。考虑到新发生的残疾人有需求以及残疾突然加重的困难残疾人无法及时得到辅具服务,经残联党组研究,购买一批常用基本型辅具(如轮椅、腋拐等)放在镇(街),今年为全区91个村(社区)以及四个定点康复站配备了202台轮椅、182副腋拐。以租借的方式为无法及时得到辅具服务的残疾人进行服务。此次活动的开展,是“努力让残疾群众在每一个突发事件中感受到真情温暖”的现场演绎;是落实实事求是为残疾群众办实事的具体实践;也是新时代江源区残联工作的创新发展,开启了全省残联康复工作的先河。

文化助残,提升文化自信

2021年,江源区残联联合白山市星月残疾人艺术团在区政府广场进行全市首场残疾人文艺汇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表达了残疾人爱党爱国的信念,坚持历史担当,学习先辈求真务实的作风,营造全区人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浓厚氛围,表达了江源区残疾人感党恩、跟党走的真挚感情,也展现了江源区残疾人自强不息的风采。

江源区残联与电视台通力合作,邀请白山诗词作家协会百名作家走进残联,讴歌身残志坚的优秀残疾人,宣扬残疾事业的先进事迹和工作中涌现的先进个人,并将创作的诗词印发,共计3000册,发放至每名残疾人手中,让他们感受到江源文化业带给他们的温暖和关爱。这项活动在全省是首次开展,响应了省、市残联对于提升残疾人文化生活的积极要求,诠释了残疾人对于美好生活的真情向往。

树立道德模范,开展“最慈母、最贤妻”活动。积极挖掘和推荐残疾人及身边慈母、贤妻典型,向残疾人身边涌现的先进典型学习,倡导广大残疾家庭弘扬互敬、互爱、不离不弃、生死相依的大爱美德,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庭的良好氛围,以残疾人家庭的进步促进全社会的文明进步,推动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本次评选活动得到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积极创新文化宣传,拍摄微电影《在路上》,创作残联之歌。此次拍摄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残疾人生活的关怀,体现了各级残联工作者在服务残疾人工作中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同时也体现了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的真情帮助。拍摄残疾人微电影、创作残联之歌在全省残联系统开辟了先河。

榜样引领,提升致富能力

挖掘人才,推荐优秀残疾人参政议政。2021年江源区残联推荐2名残疾人当选区政协委员,1名当选区人大代表,使残疾人能够参政议政,更好地为残疾人群体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江源区的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江源谏言献策。此项工作是自江源区残联成立以来,首次从残联系统内推选残疾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疫情期间,在区残联的引导协调下,2名残疾人政协委员,为全区疫情防控工作助力,残疾人李福传捐赠5万只口罩,残疾人刘艳海为社区及残联抗疫工作者每人捐赠10斤猪肉,共计500斤,他们的善举极大鼓舞了抗疫一线人员的信心和决心,彰显了残疾人的大爱精神和家国情怀。

招商引资,推动残疾人就业

今年5月,利用江源区残联一楼闲置房屋,引进外地客商订单,实施零部件组装项目。该项目以冰箱线束组装为主,成立由40名残疾人组成的班组,每日可为每名残疾人增加收入80元左右,未来还可将此模式在各社区进行复制推广。预计总投资3000万元,在大石人镇光环村打造残疾人就业基地,通过对占地面积约120亩的废弃矿区进行改造,从事种植养殖经营活动。现已安排22名残疾人实现就业,未来预计安置残疾人就业40余人。在区残联的引导下,残疾人刘艳海投资50万元在江源区水源小区注册成立白山市山河木制品有限公司,计划组织有意愿的残疾人合伙经营创业。该公司主要经营木制品制造及销售、园林绿化工程、规划设计管理等,目前该项目正在实施中。与白山一家企业合作,预计投资1000万元在江源区五岔村开办养殖场,以养鹿、养猪为主,计划安置10名残疾人就业,目前先期工作已完成。以上4个项目2个可达到省级残疾人就业基地标准,2个可达到市级残疾人就业基地标准。第一个项目延伸效应巨大,剩余三个项目预计总投资可达到5000万元。

今年以来,江源区残联的整体工作得到了全面提升,其中产业扶持完成70户,较去年35户的任务数,实现了翻番增长;村级无障碍改造完成16户,较去年14户增长了2户,“阳光家园”项目完成110户,较去年88户增长了22户。

在今后的工作中,江源区残联将紧贴全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以改善残疾人基本生活状况和夯实基层工作为重点,切实加强残疾人工作向纵深发展,努力为推动建设生态宜居富裕和谐新江源贡献残联力量。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