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2022年09月03日
首页
第05版:专家热线

玉米灰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 植保专家 张振铎

玉米灰斑病主要症状是在叶片上形成灰色至黄褐色的矩形条斑或不规则条斑。

病斑发生初期为水渍状小点,随之逐渐扩大,病斑交界处清晰,病斑中央灰色,边缘褐色坏死,病斑扩展受叶脉限制,与叶脉平行延伸,后期大量产生短矩形病斑,导致叶片枯死。侵染叶鞘时形成不规则的紫褐色斑块,在苞叶上发生时形成紫褐色斑点。重病田还会导致果穗下垂、秃尖、植株早衰甚至倒伏的问题。不同抗性的玉米品种发生灰斑病的程度有明显差异,抗病品种上病斑小而少,扩展慢,多呈点状或有褐色边缘,无明显霉层;感病品种上病斑多,扩展快,经常多个病斑相连成片,并产生白色霉层。

玉米灰斑病可由多种尾孢属真菌引起。田间湿度大时,病斑表面长出的灰白色霉状物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可借助风雨传播至叶片上进行侵染,一般下部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中上部叶片扩展,在田间传播导致地块普遍发病,秋季收获后的玉米秸秆是病菌越冬的主要场所,主要以菌丝体的方式在病残体上越冬,次年春季,适宜的温度及降雨条件使病原菌恢复生长,侵染玉米幼苗引发病害。一般7-8月多雨的年份易发病。苗期低温多雨,成株期高温高湿,长期阴雨连绵,适宜病害的发生和流行;连年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种植密度过大、使玉米植株过于茂密荫蔽会加快病害的传播;不施底肥和磷钾肥,偏施氮肥,后期脱肥、免耕或少耕的田块由于病残体积累则病害发生的风险高。

由于灰斑病在特定条件下容易暴发流行,因此选择种植抗灰斑病的品种是减轻病害损失的最有效措施,可以有效保护玉米生产;播种时合理控制田间播种密度,增强田间通透性,抑制病害的发生蔓延;根据土壤养分情况,平衡施肥,施足基肥,多施腐熟农家肥、有机肥、微生物菌肥,避免偏施氮肥,补施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秋收时将发病的秸秆清出农田,减少翌年的初侵染来源;灰斑病流行区,建议在大喇叭口期用药防治,药剂可选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氟环唑、吡唑醚菌酯、肟菌·戊唑醇等。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