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06日
首页
第03版:百姓生活

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须“内外兼修”

□ 孙宏瑞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和实现历史性变革的新机遇。如何结合地方实际,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是摆在各级组织和干部面前的紧迫课题。

近几年来,全省上下积极探索,主动实践,涌现出一大批乡村振兴示范典型,乡村产业形态日益丰富,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生态环境日新月异,综合治理能力显著增强,乡村振兴工作实现良好开局。但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业基础还不稳固、产业发展还不平衡、生态环境保护还任重道远,精神文明和社会治理还要破解很多课题,乡村振兴工作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当前,适应形势任务发展需要,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不仅需要我们振奋精神、埋头苦干,更要系统谋划,综合施策,做到“内外兼修”。

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要内强其“心”。乡村振兴作为全面巩固脱贫成果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衔接,工作任务重,推进难度大。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一要强“核心”抓党建,坚持系统观念和整体思维,深化党建工作集成创新,固根本强基础,不断增强党建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引领和保障作用,更好适应和匹配乡村振兴发展需要;二要修“内心”抓培育,通过持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文明向上的集体内在张力和思想信念。同时,要重视农村青少年,特别是留守儿童培养教育,精心呵护其身心健康成长,及早播种培育接续发展的希望种子;三要养“戒心”抓法治,切实改进完善乡村治理,坚持德治、自治、法治有机结合,教育、引导、管理、惩戒并重,成熟传统办法与现代化信息技术并用,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农村各层面治理有力有效。

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要外展其“形”。乡村振兴,要求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自然与物质层面的全面优化提升。一方面,产业要“随形”,就是顺应现代产业发展规律和趋势形态,立足当地自然禀赋、地域优势、产业基础和人才技术资源特点,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因地制宜,千方百计打造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实现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硬件要“有形”,就是通过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普惠性、基础性民生建设,补短板强弱项,使基础硬件形象改观,农村生产生活和医疗教育等基础条件不断完善优化。第三,生态要“成形”,就是突出生态宜居目标,通过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开展示范带动活动,促进建立卫生环保习惯和秩序,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农村自然和人居环境,让美丽乡村成为人人向往的天然聚宝盆和打卡地。

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要行得其“法”。乡村振兴工作点多面广、纷繁复杂,要科学规划、有力推动、高效管理。要讲方法,遵循客观发展规律,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依靠群众,稳步推进。既不能畏步不前,也不能急功冒进。要发动群众、以点带面、重点突破,稳扎稳打、久久为功、积沙成塔。要细化抓法,将工作任务逐个拆分,设立时间表作战图,对标对表,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推进;要清单式明责,做到主体、方式、对象、措施“四个明确”,使任务责任落实到底到边。要有章法,建立科学系统的考评体系,杜绝形象工程和急功近利,形成正确的导向机制;要建立监督管理机制,对乡村振兴的各领域,特别是专项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方面,加强监管,明细审计,保障工作合规合法运行;要建立管用的奖惩机制,奖优罚劣,扬清抑浊,形成积极正向的激励机制,保证乡村振兴工作高质量高效率推进。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工作只有做到“内外兼修”,才能形成科学发展的格局框架,才能聚合活力充盈的力量动能,才能保证扎实有效、行稳致远。征途漫漫,唯有奋斗,我们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汇聚起磅礴的力量,埋头苦干、真抓实干,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恢宏篇章。

(作者单位:东辽县税务局)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