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姝月 本报记者 吴连祥
稻田碧浪翻滚,正值扬花的稻穗随风摇曳,向人们报告着丰收的信息;果林硕果满枝,醉人的清香飘向旷野,令人垂涎欲滴;放眼山川田畴,勤劳的人们正在收获蓝莓、鲜食玉米、中药材……初秋时节,走进通化县,一幅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画卷正徐徐展开。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秉持这一理念,通化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人参、红松果林、蓝莓、鲜食玉米、中药材、绿优稻米等优势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人参产业非林地参留存面积调至2.5万亩,林下参发展到6.5万亩,标准化生产达到70%以上,力争实现产值3.7亿元。以“禾韵”公司为龙头的蓝莓产业快速崛起,加快有机蓝莓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进程,全域种植面积发展到1.1万亩,产值可望实现突破性增长。持续推进鲜食玉米产业农业现代产业园建设,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力争实现产值2.1亿元。抓住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契机,加快发展长白山道地中药材,新增各类林下中药材6000亩,总面积达到2.6万亩,力争实现产值4000万元。利用成为红松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试点单位机遇,依托森通公司做好采伐迹地栽植红松大苗工程,营造面积达6800余亩。
做强稻米产业,打响特色品牌。以西江、金斗两个绿色优质稻米产区为核心,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持续扩大绿优稻米生产规模,种植面积发展到5.5万亩,绿色有机稻米面积达3.5万亩,力争实现产值8600万元。抢抓吉林省“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发展机遇,加快推进能繁母牛牧业小区建设和试点村、大型畜牧企业扩容发展。大泉源乡投资310万元兴建养牛场,加快推进母牛繁育、肉牛养殖产业壮大升级。同时,充分发挥“肉牛保险+贴息贷款”协同效应,鼓励农民发展肉牛产业,先后为38户农民发放黄牛全额贴息贷款190万元,目前,全乡肉牛养殖户发展到1100余户,肉牛存栏7312头。
打造特色强镇,助力乡村振兴。富江乡拥有丰富的林地资源,中药材种植和加工历史悠久,曾被誉为“吉林省北细辛之乡”,目前全乡细辛种植户1200余户、种植面积6500多亩,平地人参种植户560余户、种植面积3300多亩,黄精、北苍术、贝母等中药材种植面积发展到3000多亩,现有各类药材深加工业户180余户,中药材产业持续发展促进了集体增收、村民致富。光华镇建成9000亩蓝莓种植基地,已成为集蓝莓有机种植、技术研发、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线上线下销售、特色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特色产业示范区,蓝莓产业带动当地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47家,解决农民就业4000多人,年人均增收1.5万元。西江镇在持续打造“梦里水乡·贡米小镇”品牌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农旅相互融合,不断丰富“西江农品”种类,“西鲜咸菜”“磨齿地瓜”“东江贝母”“民主木耳”等农特产品已经成为游客馈赠亲朋的首选佳品。
立足特色产业,发展龙头企业。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通化县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充分发挥这些企业的辐射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全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发展到42户,其中国家级2户、省级16户、市级24户。据介绍,今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业可望实现产值5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