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婷 本报记者 徐文君 实习生 刘铭瑶
五月的风,吹来了夏,也带来了舒兰市吉曙街道曙光村西红柿的收获季。
近年来,曙光村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和党员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大力发展西红柿产业,走出了一条“基层支部引着走、合作组织带着走、广大群众跟着走”的产业增收致富新路。
微风正好,种植户娄建宇订单接到手软,可是地里的柿子却摘不下来那么多,只能先保证老客户。
邻近的种植户刘景余正忙着为客户摘柿子。看着长势喜人的西红柿,算起了收入:柿子已陆续上市,每斤15元,一棚收入六七万元,算上秋天的一茬,3棚柿子收入近40万元。
西红柿种植是曙光村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通过这项产业,全村人均收入达万元。这一切,都建立在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上。
村党支部书记沈祥春告诉记者,曙光村以前除了传统农作物外,几乎再无其他经济作物。幸好,村里有30多年的西红柿种植历史,起初虽然是零散种植,无法产生规模化效益,但品质良好、名声远扬。为改变村民收入低、无产业的状况,村党支部经过党员大会研究,确定把西红柿种植作为主导产业,开始有目的地引导组织村民发展西红柿种植。产业要发展,党员必须带头。村里请来种植专家为全村党员传授种植及管理技术后,再由每名党员分片区指导村民,实施统一管护、专业种植、规模化发展模式,持续做大做强种植规模,同时确保村民的经济利益。
“抓产业的落脚点,就是要助推村民脱贫致富。”沈祥春说,做大做强西红柿产业,让村民实现增收目标,是曙光村历届党支部始终的目标和任务。如今,曙光村有日光温室21栋、普通钢筋大棚80栋,年产值600万元,带动40多户农民致富。“下一步,我们要依托长麻沟西红柿产业园区,发展产旅融合,在长麻沟屯创建美丽庭院示范点,形成整体布局合理、美观的采摘休闲农家小院,形成集生产基地、营销平台、采摘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推动种植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临近傍晚,忙碌了一天的种植户陆续收工,迈着轻松的步伐向家里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