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1日
首页
第07版:文摘精选

让非遗豆染回归生活

从贵州青岩古镇出发,无须走太远,便可见一座传统的布依族村寨——龙井村,青石铺路,溪水环绕,别有西南少数民族古村的韵致。

村子一隅,有三间瓦房围成的一座院落,这就是张婷婷的工作室。工作室是石墙木门,古朴幽静,进门影壁处有一块蓝底白花招牌,上写一个大大的“染”字。

一头长发、一袭长裙的张婷婷迎出门来。随着她转身步入室内,顿时目不暇接:这边是蜡染、豆染的服装和配饰,那边是拎、提、背、挎等各种花色造型的手工布包和家居装饰品……令人感叹非遗在这里不仅是文化,更是生活。张婷婷说,这也是她的传承理念:让源于生活的非遗重新回归生活。

行走的非遗

张婷婷举手投足间自带一种古典气质,与她身上的传统服饰很搭。她的布衣长衫多是民族盛装的改良版,简洁、朴素、大气、娴雅,被称为“穿在身上的非遗”。她走在街上常被人追着问:“这衣服在哪买的?什么牌子?”她莞尔一笑:“我自己设计、自己做的。”

传统服饰古法裁剪不挑身材,蜡染、豆染面料亲肤环保,再配以手工刺绣,复古又前卫。这两年,张婷婷先后推出了几组国风系列,有土布也有牛仔,有民族风也有朋克风,传统与现代相撞,竟然毫不违和。

“以前人们总觉得中国风或民族风一定是属于老一辈人的,现在也受到年轻人的追捧,我们的粉丝大多都是“90后或00后”。”既是非遗传承人又是设计师,张婷婷的创业方向很明确,那就是“以市场为主”。“每设计一款新产品,首先想到的不是‘我要做什么’,而是‘市场要什么’‘年轻人要什么’,这样产品才能获得市场的认可。”

张婷婷的设计灵感往往来自普通的生活细节。贵州少数民族妇女大都有穿围腰的习俗,作为一种功能性穿搭饰品,围腰原是用来遮丑的,但张婷婷认为“做家务的女人会发光”,于是她精心设计了一款新式围腰,重精工、重材料、有品质、有格调,一下提升了围腰的档次。普通围腰不足20元一条,她的围腰却能卖到上百元。

生活无处不在,商机无处不在。“我养猫,还经常给我家猫做衣服。”张婷婷把自己做的带有非遗元素的猫猫衣饰发到朋友圈,立刻就有粉丝留言:“怎么买?给个链接。”

出于职业敏感,但凡见到好的东西,张婷婷的第一反应就是“如何变现”。有一个做面塑的朋友,作品非常精巧,她很喜欢,灵机一动,设计了一款卡通人物,加入传统文化元素,做成伴手礼,DIY成“不一样的非遗”。

凭借灵活经营和文化输出,张婷婷工作室的年产值达300多万元。

非遗课堂“班主任”

张婷婷是2018年回贵州创业的,之前她一直在广西做旅游产品,生意正火时却选择了转身——她对传统手工艺始终有种无法割舍的情怀,儿时母亲在庭院里染布刺绣的画面深深烙在她的心里,她觉得那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于是,她把工作室建在了依山傍水的龙井村,并亮出了“贵州织黔货非遗文创体验馆”的招牌。

村里人看张婷婷埋头做印染和刺绣,都替她担心:做这个能挣钱吗?能养活自己吗?她组织村里的妇女培训,想让大伙跟她一起干,可没人响应,她只好挨家挨户登门拜访,但人家当面应着,转身就忘了。没办法,张婷婷干脆就来直接的:给样品,给订单,预付定金,现款拿货,不转账,现金支付。人们又惊又喜:原来干这个真能挣钱。创业当年,她就被评为“贵州优秀创业女性”,并成功创建了自己的品牌。

有了名气,有人开始找张婷婷讲课,忙不过来,她就实施“三变”项目:村庄变学校、民房变教室、村民变老师,她自然成了龙井村的非遗“班主任”。

学员吴红艳之前不会做针线,连扣子都钉不好,但“跟着师父不仅学会了刺绣,还学会了豆染,经常到学校为孩子们做‘非遗进校园’的教学分享,每月都有不错的收入”。张婷婷由此也看到了创业的另一种意义:带动妇女就业。经她帮助,实现就业的妇女有500多名。

除了龙井村的非遗“班主任”,张婷婷还是贵州师范大学“汉语桥”的客座教授,线上线下教外国学生学习贵州传统的草木染技术,现场用洋葱染出漂亮的黄色。

2021年,张婷婷为龙井村申请到“传统手工技艺研学基地”,接待贵州各地大中小学生开展非遗体验,感受非遗文化。不久前,她接待了一批学美术的小朋友,孩子们用稚嫩的画笔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涂上防染豆面,浸入染缸,然后捞出、洗净、晾干,一件独属于自己的豆染T恤就制作完成。

非遗也奢华

坚持非遗文化输出,让张婷婷对自己有了新的定位:非遗文化传播者。目前,她把工作室业务分成了三个版块,一是做非遗产品,二是做非遗研学,三是做非遗体验。

“我做得很‘杂’。”张婷婷的语气中透着欢快。“杂”是因为一些另辟蹊径却颇有收获的项目——

她与装修公司合作,装修公司与客户签约后,通常会送一些礼物或礼券作为折扣。她是设计师,做过民宿软装,走的是轻奢风,装修公司看中这个卖点,就给客户送工作室的体验券,这样客户室内的装饰画、窗帘及床上用品等就可以在工作室定制或购买。

她与月子中心联手,教新手妈妈做草木染。宝宝皮肤娇嫩,有些婴儿服饰含化学染剂,而草木染是纯植物的,更舒适亲肤。

她与贵阳各大酒店合作,青岩古镇两大高端酒店就把“豆染”作为当地的文化名片,每订出一间房都含工作室体验券,因此工作室也成了网红打卡地。游客们在领略传统文化的同时,又被精美的非遗产品吸引,自然少不了一番买买买……

各种“杂”不仅多维度推广了传统文化,工作室的业绩也“四面开花”。但喜欢挑战尝新的张婷婷并不满足,这两年,她又携手贵州八中化学老师开展课题研究,探索植物染与化学的奥秘。她还与贵州民族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合作,研究中国二十四节气的不同植物,希望找到对人体更有益的植物染料。在她看来:“知识越广,舞台越大,传统文化不能被‘传统’禁锢,要跳出来,在传统中寻求创新。”

如今,张婷婷的品牌已小有名气,她对未来的设想是提高品牌门槛,向高端定制化产品发展。“我们的非遗文化这么美,就应该以最美的产品形态来呈现。”她说。 据《妇女》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