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1日
首页
第05版:黑土地

养猪记忆

□王爽

在计划经济年代,庄户人家没有不养猪的。厨房里的汤汤水水和菜园子里的烂菜叶子,都是喂猪的饲料。

然而对于能吃的猪来说,仅这些还远远不够,除了需要放猪,还要添加一些米糠以及挖来的野菜作补充。记忆里,小伙伴们经常在放学后去野外挖猪菜,回家后切碎用锅煮烂,兑上米糠就可以喂猪了。

那时候没有养猪专业户,就连集体也很少有养猪场,供应城市居民的猪肉,大多来自于农村的各家各户。供求渠道是通过商业部

门收购,作为任务,要求农户家庭每年卖给收购站一头生猪,俗称“上官猪”,然后由收购站屠宰后运送到城市,这便是当年城里人凭票才可以购买的猪肉。

由于条件有限,每家养的猪也不多,都是开春时从养母猪的人家抓来两头猪崽。如果没有现钱也不要紧,可以赊账。乡下人在买卖上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允许赊欠。等到秋后猪养大了,卖了猪再还钱,这也是“秋后算账”的本意。

新买回来的猪崽大都是刚阉割不久的,伤口刚愈合,又断了奶,比较虚弱,只好像宠物似的放在室内养,等稍大一

点了,小猪也壮实了,天也暖和了,便放在外面的猪圈里。起初我以为养两头猪是让它们有个伴儿,不孤单。后来才知道是养大后一头卖给收购站,另一头留着过年宰杀或议价私卖。

猪是最能祸害菜园子和地里庄稼的,即使菜园子有篱笆围着也没用。它只要见到园子里有蔬菜,就会用嘴将篱笆拱出个豁口,钻进去一顿糟蹋。因此各家都得把猪用猪圈圈起来。

只能容得下两三头猪的猪圈,搭建起来相对简单,十几平方米的地方就够了。先将几平米的地方垫高,垒成低矮的三面土墙,上边封盖苫草,然后将另一面向外扩延,用不怕拱的木篱笆围严实。最后在猪圈的门旁将猪槽子垫稳

固定,这便是不错的猪圈了。远远望去,像一顶破帽子,于是称之“猪圈帽子”。

为便于给猪圈里换土,乡下的猪圈大都建在村巷两侧。尤其是挖出来的猪圈粪堆在路旁,晒干后方便运走,再往猪圈里垫上新土。在化肥还稀少的年代,猪圈粪是很好的农家肥。

有一年,屯里有两个刚初中毕业的半大小子,开始下地干农活了,当起了“半拉子”。队长对他俩干的活不太满意,就安排他俩把全屯子的猪统一放养。说来也怪,各家的猪融进大帮猪群之后,就不再溜边乱跑了。这让我联想到草原上的成群的牛羊,它们总是尽可能地往群里靠拢,这应该就是物以类聚吧。

每年除夕那天,来我家求父亲给写春联的络绎不绝。记得曾有个人对父亲说,给我家猪圈也写个对联吧。于是父亲写下上联:猪多肥也多,下联:肥多收入多,横批:肥猪满圈。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