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9日
首页
第03版:和美乡村

谁不说俺家乡好

——柳河县水背村美丽乡村建设观察
沈红梅 本报记者 吴连祥

乡村名片

柳河县柳河镇水背村幅员面积5.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79.7亩,林地面积3050.9亩,森林覆盖率52.2%。村民126户、524人。2023年村集体收入39.6万元,被评定为5星级村党组织。

“现在,城里人都羡慕我们农家小院的生活,不少人都想搬到这里住。这真是应了那句歌词——谁不说俺家乡好!”日前,在柳河县柳河镇水背村采访,村民徐宝库的一席话和所见所闻,令记者对这个小村庄刮目相看。

水背村地处柳河县城东部,村域山岭起伏,植被丰厚,出产人参。早先,当地人把人参称为水货、宝贝。1936年官府将这一带命名为水贝屯,后演绎成为现在的水背村。

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水背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动脑筋,深入调研谋划,决定发挥村域资源、生态、人文等优势,多点发力,培育打造优质高效产业,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因此,村两委在谋划产业发展上下功夫。根据村民种植经验丰富的优势,引领带动农民种植优质玉米、水稻,所产粮食受到粮商、经纪人的青睐,农民也提高了收益。同时,利用土质肥沃松软优势,指导农民种植白鲜皮、贝母、桔梗等中药材100多亩,栽植优质品种葡萄20亩,让耕地里长出了“绿色小银行”。村里还利用空置房屋,招商引资建起酒厂,让村里的闲置资源得到盘活利用。

为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村两委多方筹集资金,成立村集体占股100%的畜牧养殖合作社,建起标准化养殖场房,发展肉牛养殖产业,预计村集体年收入5万元。同时,加大“册外地”发包及费用征收力度,使村集体资产、资源得到保值增值。

打造山水田园综合体,让青山绿水“产”金银。水背村南部山坡下,有百年以上的梨树10余种、115株。村里利用这一独有生态资源,把在外创业多年的一名女能人招引回村,依托百年梨树这一品牌,打造集有机采摘、绿色餐饮、特色民宿、养生温泉、儿童乐园等项目于一体的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庄园“百年梨园”。经过5年的建设,山庄持续稳健发展,每年接待游客千余人次,安置周边20 余名剩余劳动力就业。

建强基础设施,打造美丽乡村。村两委抓住实施“千村示范工程”的契机,采取“向上争取一点、村集体投入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办法,开展精品村屯建设。近几年,全村新建、翻新围墙2031延长米,修筑边沟1969延长米,栽植绿化树500棵,种植花草2万株。安装风力、太阳能路灯65盏,为74户农户统一更换庭院大门。新建维修竹制玉米仓、“偏厦子”6000余平方米,解决村民储粮难题。铺设彩砖400平方米,修筑“水稳”956平方米,铺筑沥青路1.46万平方米。建设仿古门楼21个、彩钢仓房9个、铁艺栅栏660延长米。硬化庭院53户、5207平方米,完成墙体粉刷85户,安装铁艺大门34个。砌筑护坡56立方米,建设矩形槽边沟886延长米。新建村部,内设便民服务大厅、多功能室、标准化卫生计生室、文体活动室。建设了1000平方米的文体活动广场,安装健身器材,村民读书、娱乐、健身有了好去处。

传承历史文脉,培育文明风尚。在上级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多方收集整理村史文献,挖掘乡村自然特色、人文历史和文化内涵,建起“水背村村史馆”,让人们记住美丽乡愁,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记忆。为了弘扬崇德向善正能量,设立“金正榜”,引导群众增强道德素养,培育文明乡风。建立完善村屯环境卫生常态化管理机制,结合实际制定了具有时效性、约束力的《村规民约》,设立保洁员岗位,实行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村屯环境面貌越来越靓。

强化社会治理,促进和谐稳定。根据村域社情,建立完善人民调解制度,有效化解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家庭纠纷、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建立村民议事协商机制,定期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商讨处理村庄建设方面的“大事小情”,构建德治、法治、自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模式,村民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

“多措并举、群策群力,脚踏实地抓发展谋振兴,建设组织强、产业兴、环境美、民风淳、社会稳的美丽乡村,让村民的生活更加美好。”谈起未来发展,村党支部一班人信心满满。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