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1日
首页
第07版:他山之石

不比排场比素质 婚事新办最时尚

——陕西蓝田县探索推进婚俗改革纪实
杨钰莹

鲜艳烂漫的荞麦花海,蜿蜒绵长的终南山脉,见证着一对对新人许下幸福约定。日前,一场“满”是甜蜜的颁证仪式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峪口村荞麦岭上演。将乡村旅游景点荞麦岭设为户外颁证基地,是当地民政部门别出心裁的创举,新人可凭借结婚证免费游览赏花,期待生活幸福像“花儿”一样。

近年来,蓝田县多措并举推动婚俗改革工作落细落实,通过推出“蓝田新婚礼”,组建新婚礼志愿服务协会,搭建公益婚介平台等措施,遏制大操大办、高价彩礼等婚礼陋习,抵制低俗婚闹,为爱“减负”,让新风扑面而来。

“新婚礼”充盈浓浓文化味儿

家住蓝田县三官庙镇的葛雄飞与妻子,5月20日在荞麦岭上缔结婚约,5月26日紧接着举办了婚礼。年轻夫妻一致认为简约文明是关键,选择当下流行的“蓝田新婚礼”模式是“最优解”。

在葛雄飞看来,“新婚礼”新在流程的创意设计,抵制婚闹陋习的同时又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去年11月,身为伴郎的他在同学的“新婚礼”仪式上,手执装裱好的书法作品交付新郎,“作品上‘以爱兴家,以德治家’的古语,给了我很大触动。”葛雄飞回忆。

这一仪式正在一场场的“蓝田新婚礼”中反复上演。据介绍,“蓝田新婚礼”共分“诵乡约、传思想、感党恩、立家训、送文化”五个环节,送书法作品即为“立家训”环节。由县委文明办编写家风家训参考内容,新人挑选后,再交由当地书法艺术家挥毫,装裱后免费赠予新人。

婚礼其他环节同样彰显文明气质。“诵乡约”,清脆童声领诵,《蓝田新乡约》以北宋时期关学代表人物吕大钧制定的《吕氏乡约》为蓝本,如今已是蓝田县家喻户晓的“精神指南”;

“传思想”,司仪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婚礼主持词,蓝田县委文明办制定详细策划方案,为每对新人免费提供印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红包、纸杯、糖果袋等,既有创意又降低了婚礼成本;

“感党恩”,实则为新人的“新婚第一课”,父母回顾往日结婚场景、生产生活场景,在今昔对比中启迪新人艰苦奋斗、珍惜时光;

“送文化”,村里文艺爱好者自发组织为新人助兴,在三里镇乔村,村里的秧歌队、锣鼓队、秦腔自乐班每逢喜事便献上才艺,表演《夸媳妇》《懒汉脱贫》等节目,是村民爱听爱看的“气氛组”;在“对诗”环节,司仪领出“沧海月明珠有泪”,台下观众抢答“蓝田日暖玉生烟”,诸如此类带有蓝田元素的诗词,能骤然升腾起乡亲们的文化自豪感。

精巧细致的流程设计、雍容典雅的文化韵味让“蓝田新婚礼”赢得了好口碑,在蓝田337个村全面铺开。自2019年以来,全县已举办新婚礼800余场,文明婚俗之风广为传扬。

是司仪,也是志愿者

从业多年、声音嘹亮高亢、富有亲和力的李卫斌很喜欢司仪这份见证幸福的工作,但农村地区频发的婚闹,尤其是把公公婆婆扮成小丑接婚车等现象,令他十分反感。

2019年12月,蓝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招募“蓝田新婚礼”志愿服务主持人,李卫斌发现新婚礼的理念、流程正好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便不计酬劳积极参与。“这不仅是一份工作,还有沉甸甸的家乡情怀。”

同李卫斌一样,这支富有情怀的志愿服务队已聚拢起一批本地“金话筒”,截至目前,共吸引蓝田县35家婚庆机构的51名司仪及相关从业人员加入,免费为新人主持婚礼。2023年1月,蓝田县委文明办牵头成立新婚礼志愿服务协会。如今,这支常年奔走活跃在乡村一线的志愿队伍,成为引导群众践行新婚礼、推动移风易俗、传播正能量的“轻骑兵”。

关于这支“轻骑兵”志愿队的成立初衷,蓝田县委文明办综合科科长章超回忆道,当地群众大多外出务工,留守人员多,理论宣讲组织难、受众少,“农村什么时候人气最旺?有人结婚的时候。”将群众精挑细选的“好日子”、农民聚集婚礼的“好时机”,作为文明实践的“好机会”,并通过挖掘传统文化禀赋,创新方式方法,联动司仪、婚庆机构等,达成政府、企业、个人、社会四方受益的良好局面,更在推动移风易俗上取得“一户办婚礼,教育一村人”的效果。

同时,蓝田县委文明办不定期举办培训班,进行新理论、新政策培训,一方面畅通意见收集渠道,以志愿者作为“中间人”,获取群众对新婚礼的意见建议,另一方面及时更新新婚礼志愿者理论体系,更好宣扬移风易俗新风尚。

奖励制度的设立调动各方举办新婚礼的能动性。对积极响应号召的婚庆机构,由政府颁发移风易俗荣誉证书;对于积极参与的协会志愿者,按照《蓝田县志愿服务管理办法》落实奖励优待措施,优先推荐参评各级优秀(最美)志愿者;对于主动采取“蓝田新婚礼”的群众,在“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各类创先评优活动中予以优先评选。

观念变革重在潜移默化

“姑娘进来坐,给你简单介绍一下咱们新婚礼。”走进蓝田县新婚礼推广中心,志愿者正笑意盈盈地迎接每名访客。

新婚礼志愿协会的志愿者们是推广中心的“主理人”。今年3月,67岁的王春权,人称“王叔”,也加入这支队伍。说起他,几十年做媒人的经历让他在该县名声响当当。起初,王叔有顾虑,不愿参加,但目睹“蓝田新婚礼”流程与县上推行移风易俗的实效后便很快转变了态度。如今,每天下午,王叔都在推广中心乐呵呵地欢迎每位访客;协会还积极打造“蓝田老王”个人IP,入驻抖音等短视频平台,赢得更多年轻人的青睐。

“相亲业务我们今年刚开始探索,一是考虑到乡村青年有婚恋需求,二是也可以将新婚俗观念和文明风尚宣传工作前置,系好移风易俗的第一个‘纽扣’。”蓝田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主任赵妮说。

推广中心隔壁便是蓝田县婚姻登记中心,5月20日至21日,登记中心迎来领证高峰,143对新人组建起新家庭,门口的“蓝蓝”“田田”吉祥物人偶雀跃着欢迎新人,大厅内关于“蓝田新婚礼”的宣传单、倡议书随处可见,墙上的标语通俗易懂,其中一条写道,“婚礼要比的不是彩礼的多少、酒席的档次、场面的豪华,而是新人的素质、家庭的和睦、孝道的弘扬。”语言质朴又耐人寻味。

完成结婚登记,紧接着便是拍婚纱照,蓝田县新人爱去的白鹿广场也是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广场中心位置的《吕氏乡约》文化墙是拍婚纱照的热门打卡点。新人们在“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的十六字乡约下拥抱留念,立下爱的誓言。

从发掘文化传统、创新婚俗方式,到成立志愿队伍搭建“桥梁”,再到拓展相亲业务回应群众需求,蓝田县这场历经5年的婚俗改革已取得良好成效:铺张浪费、高额彩礼现象少了,群众幸福感和社会文明程度提高了,甚至产生了外溢效果,拉动起本地乡村旅游产业,辐射到周边其他市县纷纷前来学习。

“潜移默化”是记者在蓝田多次听到的词。近年来,蓝田县出台一系列文件,相关部门闻令而动,把准移风易俗工作需绵绵发力、久久为功的特点,从细小处入手,从细节处改变:一个免费纸杯、一套流程、一个短视频账号,都是巧用心思、频出妙招的佐证,从而在润物无声中,让群众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形成社会各方面齐力推动移风易俗的良好局面。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