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8日
首页
第02版:特别关注

从“一粒花生”到“一路生花”

——双辽市花生产业铺就乡村振兴新路径
宋今声 本报记者 侯春强

一粒小小的花生,重量约为0.66克,但在双辽市,它却承载起了富民强村的特色产业梦想。盛夏七月,走进双辽市红旗街义顺村的双英花生合作社基地,只见农田整齐划一,花生秧苗在微风中摇曳生姿,碧绿叶间点缀着黄色小花,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花生是双辽特产,近年来,该市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花生种植,并不断加强花生良种的培育,开发深加工花生产品,走上一条乡村振兴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如今,花生已成为双辽市带领村民创收、推动乡村振兴的“金豆子”。

因地制宜 形成“大格局”

双辽市降雨量偏少,土质为沙壤土,地下水源充足,这些自然条件成为花生理想生长地。“靠山吃山,傍水吃水”,这里的农民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积极发展花生种植。自1997年起,双辽市开始引种花生,种植面积从最初的不足2000亩发展到如今的17万亩,优势产业逐渐壮大,农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

如今,双辽市已经成为省内花生种植大县。由于产量高、无黄曲霉素,品质优良、效益好,花生种植面积在全市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花生种植逐渐由零星种植发展到大面积种植,由单纯的种植向产业化发展,形成规模化。截至2021年,全市涌现出花生收购、贩运经纪人500多人,花生加工作坊多家。

在双辽市的花生产业发展中,红旗街无疑是一个亮点。2016年红旗街被评为“吉林省(花生)特色产业之乡”。红旗街以因地制宜为原则,花生合作社应势而生,双英、科富等多家花生种植专业合作社共同发展花生产业,现已形成完善的花生产业体系,并研发出白沙、四粒红、双英2号等多个花生良种,这些产品已经出口40余个国家和地区。

花生种植已成为双辽市种植业一大特色,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产销模式,引导农民规模化种植花生,打造从土壤、种子、种植到田间管理、收储以及销售的全产业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在花生种植产业不断壮大的情况下,更加注重产业链条的延伸。双辽市委、市政府创新培育和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走出了一条依托花生产业进行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之路,不仅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还为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经济转型提供了有力保障。

创新品种 做成“大产业”

在花生种植中,选好品种是关键。好的品种配上科学的管理,才能有好品质,才能丰产又增收。

双辽沙土地能实现花生高产高效吗?

“能!既能实现高产,又能获得高效!”双英花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英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给出了一个响亮的答案。

1996年,张英就职于双辽市一家种子公司,担任检验化验工作,就此与种子结下不解之缘。2002年,她开始从事种子经营,开办了一家农资商店。在经营过程中,她发现从山东引进的花生种子在本地表现不好,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低,而覆膜种植花生因当地风沙大、熟期长,老百姓不愿意种植。如何选育出适合本地的花生品种,如何能让裸种花生达到覆膜花生的产量,成了她追求的目标。

2004年,张英参加全国花生论坛,结识多名研究种植方面的专家学者。她虚心请教花生种子培育知识。2005年,经过不懈努力和学习,她在专家的指导下尝试培育花生种子,成功培育出“双英2号”花生品种。

近年来,合作社自主研发繁育出“双英1号”“双英2号”“双英5号”“双英6号”“双英8号”“双英9号”等国家农作物品种。其中,“双英2号”通过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高产技术措施,公顷产量超过15285斤,创下了东北小花生高产纪录。

2022年,张英引进花生智能选种加工设备,大大降低了农户用种成本,同时为农户扩大种子生产量打下基础。2023年,通过土地流转2100亩、技术托管、小农户参与订单收购等措施,共建花生产业良种繁育基地1万亩,让农户拥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

从“一粒花生米”到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双英花生种植专业合作社深耕农业二十余年,花生产业遍地开花。合作社架起了连接农户、村集体与市场、现代农业的桥梁,带动当地以及辽宁、内蒙古等周边市县5298户农户种植花生面积10多万亩,每亩增收600多元,社会效益增加6000多万元。合作社获得60公分垄等距单粒播种技术国家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

科技赋能 成就“大品牌”

“企业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谈起智慧农业,张英感慨颇多。

张英将科学生产视为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合作社建立起花生专家团队,与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省农业科学院花生研究所、青岛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合作社以品种选育、花生种植、科技推广、花生加工为一体,采用育、繁、推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以花生新品种新技术带动、引领双辽花生产业发展。

合作社与中化集团合作,建立绿色特色食品原料和良种繁育基地标准化、智慧化生产核心示范区,实现了智能控制、一键放水、视频远程监控、墒情自动监测、测土配方施肥、智能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措施。这些措施解决了农业生产中降本增效、增产增收的根本需求,推进了全市农业现代化进程。

为了更好地打造双辽特色花生产业,抓好规模化生产,提高机械化水平,双英花生合作社采取了土地流转、托管以及小农户参与订单生产等小型产业化联合体的方式,达到基地共建。在提质增效的同时,发展产地初加工,打造特色品牌。积极与出口厂家合作,解决了花生原材料大量外流、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让花生就地增值,卖上好价钱,给花生种植户带来了更高的收入。

从种子培育到生产、加工,双英花生合作社逐步延伸产业链条,把传统农业生产与食品加工、电商、物流等相结合。他们通过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共同构建“农业+”多业态产业格局。今年,合作社带动农户种植花生面积15万亩,预计平均亩产700斤至800斤,产值达3.33亿元。小花生“长”成了大产业,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我们不仅进行系列品种育种,同时发挥组织、沟通作用,从农资购买、技术培训、对接市场等环节帮助农户增收,助力花生产业形成规模。”张英说。

一组数据足以说明双英花生合作社的成绩:2023年,义顺村脱贫户温健光种植花生120亩,净利润17万元;桑树村刘建种植花生330亩,净利润50万元;桑树村村民辛建文自加入双英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来,从以前的两三公顷扩大到如今的七公顷,2023年,他家的七公顷花生收入3000多元

多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授予双英种业多项荣誉,先后被评为双辽市就业扶贫车间、吉林省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吉林省科技小巨人企业、吉林省扶贫龙头企业、吉林省百强示范社和国家级示范社、省级高素质农民实训基地、吉林省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双英”牌花生被供销合作社评选为“金牌农产品”。

花生已经成为双辽优势,做好花生产业更是“生花”妙笔。望着一望无际的花生田,看着农户一张张充满丰收喜悦的笑脸,感受花生种植业带来的显著成果,未来,双辽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将花生产业做大做强,不断拓宽农民的增收致富路。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