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4日
首页
第05版:农博会特刊

德惠:突出特色做活产业“大文章”

马宁

德惠市以“中国食品名城”为依托,坚持把畜牧产业化发展作为推进畜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举措和率先实现畜牧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大力推广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模式,以及集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科教于一体的经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突出特色做活产业“大文章”。

筑牢中国食品名城 增强肉鸡产业基础

德惠市肉鸡产业历经三十余年的发展,已形成肉种鸡、商品鸡饲养、肉鸡屠宰加工、鸡肉产品深加工、产品销售等比较完善的产业链条,成为全市畜牧业的支柱产业。2023年末,全市肉鸡发展到10540万只,肉鸡出栏9041万只,肉鸡养殖产值实现27亿元,肉鸡养殖量处于全省首位。

抓园区建设。规划肉鸡产业园,先后被确定为长春市、吉林省现代农业产业园,2024年申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创建,通过国家评审,被确定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单位。

抓龙头企业带动。肉鸡产业领域现有德大、德翔牧业、德翔食品、吉星4户国家级龙头企业,有禾丰1户上市公司,有5户省级龙头企业、4户长春市级龙头企业,这些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肉鸡产业发展,形成了巨龙腾飞、群龙劲舞的可喜局面。

抓良种引进和培育。重点抓好祖代肉种鸡的引进,全市现有祖代鸡场2座,饲养能力12万只,鼓励企业加大祖代肉种鸡的引进力度,加强肉鸡优良品种培育。肉鸡品种大多为AA+白羽肉鸡,其特点为体型大、生长发育快、适应性强、饲料转化率高。

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抓好年出栏肉鸡400万只以上的养殖大镇和出栏肉鸡100万只以上的养殖大村建设,以及年出栏肉鸡50万只以上规模养殖场调度。加快肉鸡三产融合示范园5个年出栏300万只肉鸡养殖场项目、德翔牧业有限公司2个年出栏300万只肉鸡自养场建设。

抓好屠宰加工。鼓励德大、德翔、禾丰、耘垦龙头企业改造升级,提高屠宰加工能力和精深加工水平,加快德翔亿只屠宰加工、2万吨鸡肉产品深加工项目建设。

抓品牌建设。一是推广“德惠粮鸡”区域公用品牌,加强宣传,提高市场认知度。二是鼓励德大、德翔公司充分发挥研发技术优势,开发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消费者放心的产品。依托德大、德翔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建优质品牌,巩固德大公司的“德大”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德翔公司的“森煜”“德翔”“翔旺”和“吉林省著名品牌”等称号。

抓市场营销。在国内外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网络,德大鸡肉产品曾出口日本、韩国、南非、东南亚、西亚、欧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主要出口日本、韩国、俄罗斯。在国内市场已辐射全国,线上店铺有“天猫旗舰店”“淘宝店”“京东旗舰店”“微店商城”,线下已有客户店1万多家,“德惠肉鸡”产品已成为欧亚、亚泰、华联等超市的指定供应商。

加强服务。加强肉鸡饲料管理,规范肉鸡免疫程序,确保肉鸡养殖安全。加强肉鸡产地检疫、肉产品品质监管,保证品牌优势和产品质量安全。

抓牢产业发展关键 全力打造肉牛强市

德惠市发展肉牛产业具有丰富的秸秆饲料资源,养牛历史悠久,养殖基础较好,曾被誉为“中国肉牛之乡”。2023年末,全市肉牛发展到16.76万头,其中肉牛出栏8万头,实现产值17亿元。在肉牛产业发展方面,积极推进一二三产项目协同发展,在养殖、屠宰加工、销售服务等环节补齐短板,强化产业链条的延伸,推动增链、补链、延链的板块建设水平。

扩大肉牛生产规模。鼓励养牛户抓住肉牛发展有力时机,适时进行补栏,扩大肉牛养殖量。今年上半年,肉牛养殖场(户)发展到9675个,同比增长9.1%,肉牛养殖量12.78万只,同比增长9.4%。

抓好肉牛项目建设。推进肉牛规模养殖场建设,重点抓好德惠市厚德牧业有限公司肉牛养殖项目、德惠市惠恒牧业有限公司肉牛养殖项目建设,目前2个项目均已建成投产,厚德公司现存栏肉牛1400头,惠恒公司现存栏肉牛2200头。

抓要素保障,促进肉牛产业发展。协调解决肉牛产业用地。组织召开银企对接会,解决融资问题,一对一为肉牛企业提供资金解决方案,为肉牛企业解决急需贷款210万元。加大活体抵押贷款力度。协调保险公司、银信等部门,开展肉牛活体抵押业务,做到应保尽保。协调域内各大银行,简化贷款手续,降低贷款门槛,优先为肉牛养殖场(户)贷款,在资金上对肉牛产业快速发展给予有力支持。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