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丹 王月彪 于天慧 本报记者 徐文君
一场大雨过后,白城市洮北区东风乡致富村的白菜地里,一株株白菜幼苗在田里整齐列队、青翠欲滴,在阳光的照射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看着泥土中泛出的片片新绿,种植户李建南满面笑容,兴奋地介绍:“今年我这一垧地,头茬种小麦,复茬种白菜。以前种白菜,一到收获季节,销售就成了难题。自从建了酸菜加工厂,不仅提供白菜籽,还收购白菜,解决了我们卖菜难的问题。现在,一年能比以前多收入4万元,白菜销售不用愁,心里更踏实了。”
让当地新鲜大白菜摇身变成酸菜佳品的,正是白城市洮北区鹤家园酱菜有限公司。
走进公司生产车间,清洗区、切配区、包装区井然有序,工人正紧张忙碌。一棵棵品质优良的白菜经过加工腌制,“变装”成具有浓浓东北特色的酸菜,成为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为当地种植户和务工村民带来了致富好前景。
鹤家园酱菜有限公司自2015年成立以来,在政府的扶持下,立足区域特色资源,着力做强酸菜产业,经过不断努力探索,通过白菜深加工延伸了公司的“产业链”和农民的“致富链”,带动当地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谋划产业振兴的新路。
公司总经理肖宇介绍,截至目前,当地小冰麦复种白菜的面积已发展到100公顷,公司也逐步从1000余平方米的小作坊,成为占地1万余平方米的全自动化现代工厂,腌制窖池扩大到40个,生产车间达1000余平方米。
如今,公司每年酸菜销量达到几十万件,生产规模正逐年扩大,一袋袋诱人的美味酸菜就这样带着农家的原汁原味,飘进了洮北区及周边县市,远销辽宁、黑龙江省的千家万户。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近年来,洮北区高位谋划、重点策划,因地制宜帮扶乡村特色产业迅速发展,形成了百花齐放“兴”产业,千方百计“引”产业,万众一心“抓”产业,培育出一批特色明显、优势互补、附加值高的乡村特色产业,探索出了一条独具洮北特色的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新模式。
洮北区将持续促进农村多产业融合发展,加速补齐农业产业加工链条,以“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全力提升发展路径,着力描绘“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