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白山市江源区紧紧围绕“推动移风易俗 倡树文明乡风”主题主线,以“规章制度明规范,文明实践助宣传、志愿服务做重点”为主要脉络,持续加大推动移风易俗宣传引导力度,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谱写新篇章。
念好“五字诀”
夯实移风易俗基础规范
以“一约四会”为工作抓手,念好“约、理、评、议、禁”五字决,全面推动基层移风易俗工作深入开展,弘扬时代文明新风。
“约”出治理新气象。以“约”为力,立规定、树示范、促自治,召集村组干部、村民代表、“五老”人员,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动态更新工作,将移风易俗、环境卫生保护等相关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公益设施要爱护,言谈举止讲文明。红白喜事节俭办,陈规陋习要拒绝……”对修订的村规民约进行广泛宣传,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优秀村规民约展播,村委会的宣传栏上张贴着村规民约,一字一句朗朗上口。此外,还通过“网格+移风易俗”等模式开展入户“渗透式”宣传,切实通过“立约、传约、践约”方式,确保村规民约家喻户晓,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培育文明新风。截至目前,全区60个行政村和31个社区已经全部完成村规民约的修订完善工作。
“理”出文明好风尚。“乡村是要有人情味,但不能背人情债。”鼓励各村(社区)根据实际情况选出威望高、人缘好、沟通能力强并且思想开明的老同志组建红白理事会。理事会通过制定红白喜事公约,实行村民操办红白事宜申请报备制度,全面推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实现有人管事、按章办事,切实将红白事“理”明白,广泛宣传文明祭祀、厚养薄葬等新思想。通过正面宣传引导,村民逐渐摒弃大操大办陋习,形成文明节俭的新风尚。
“评”出身边好榜样。一个道德模范就是一个标杆,一个典型榜样就是一面旗帜。充分发挥模范的榜样作用,通过村民自荐、村民推荐等形式,评选出“好婆婆”“好儿媳”“致富带头人”等,让村民学有规范、行有标尺。充分利用积分兑换制度,对好人好事进行褒奖,将道德评议结果纳入积分累计,通过每季度的积分兑换活动,引导村民积极学榜样,做榜样,让文明乡风根植于心、外化于行。
“议”出和谐好氛围。开展村民议事会,将其作为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重要渠道。议事代表们积极参与涉及全村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协作村支两委进行民主决策。在矛盾纠纷化解、乡风文明宣传、产业发展协调、农村环境整治等事项中,村干部与群众共同商议,一起决策,做到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的事大家办,切实提升了基层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一步拉近了干群关系,营造了文明和谐的基层治理环境。
“禁”出清朗好家风。赌博作为一种社会陋习,严重危害着社会稳定和家庭和谐。村“两委”干部成员、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积极发挥功能作用,鼓励群众对赌博、毒品违法犯罪进行举报。充分利用辖区广播、文化墙等载体,联合辖区派出所、司法所等单位大力开展禁赌禁毒工作有关政策、法规宣传活动,同时利用广播、宣传栏、法律知识讲座等形式,向群众宣传毒品和赌博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提高村民拒毒拒赌防电信诈骗等安全意识,营造清朗家风。
捋顺“两条线”
厘清移风易俗宣传脉络
捋顺线下宣传线,以文明实践活动开展参与式宣传。
聚焦重点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我们的节日·端午”等文明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平安清明·安全防火”知识讲座、组织开展“强国防 树新风”文艺志愿者进基层文明实践等活动,活动通过表演“移风易俗 三句半”等文艺表演,开展现场书法笔会创作,进行非遗体验等形式,激发群众参与移风易俗工作的积极性。截至目前,累计开展主题活动260场,参与群众2.1万余人。聚焦群众需求,开展“文明大集”活动。开设移风易俗服务专区,联合区司法局、区法院等单位联合开展宣传活动,深入宣传普及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等主题内容。同时,全区各文明实践所、站充分发挥阵地作用,以各种形式开展贴近群众的宣传工作。截至目前,江源区累计开展移风易俗宣传等活动280余场次,覆盖群众1.2万人次。
聚焦重要节点,开展主题文明实践活动。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宣讲等文明实践活动,累计服务群众5000余人。为进一步提倡健康娱乐,抵制迷信,联合域内实体书店开展“书香江源·阅见美好”主题文明实践读书活动,累计参与群众6000余人;开展“江源区文化强基工程暨文艺素养”主题文明实践活动,累计服务群众400余人。抓住“婚礼季”“升学季”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抵制高额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主题宣讲活动,活动结合典型案例,开展文明婚俗主题宣讲,邀请党校老师针对“升学宴”“大操大办”等方面开展移风易俗详细讲解。
捋顺线上宣传线,以新媒体平台拓宽宣传覆盖面。充分利用线上信息传播“短平快”的传播特点,刊发《移风易俗小知识大家学》《关于拒绝“升学宴”“谢师宴”的倡议书》等稿件110余篇。为解决线下活动受众范围有限的问题,江源区以文明实践活动为切入点,秉承“两中心”共融共通,以新媒体赋能文明实践,充分利用“江源融媒”APP,开启线上全程同步直播。活动开展前期,在媒体平台广泛刊发直播预告,活动当日,下发直播链接,各文明实践所、站可组织群众同步收看实践中心活动开展实况,做到中心、所、站活动联动,中心、所、站之外的群众也可用手机自行观看,切实打破地域距离限制,将文明实践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截至目前,江源区组织开展网上“清明祭英烈”祭扫活动、“移风易俗除陋习 崇尚节俭树新风”网上直播等文明实践活动累计参与人数4万余人。
聚焦“一个点”
做好移风易俗志愿服务
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力量,聚焦志愿服务群众这一关键点,根据“十抵制 十提倡”,引导志愿者参与移风易俗工作。
开展宣传宣讲志愿服务活动。邀请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百姓名嘴”开展专题宣讲培训,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作用,统筹各方面宣讲资源,形成宣讲志愿服务团队,统筹开展“垃圾分类我践行”“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优良家风”等志愿服务宣传宣讲活动,在基层迅速掀起宣传宣讲服务热潮。截至目前,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累计开展宣讲活动180余场。
开展文明引导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文明餐桌、文明交通等系列文明风尚行动。广泛动员全区各志愿服务队伍力量,组织开展“公交车上的‘红马甲’”“出租车上的文明使者”“志愿劝导文明交通”等十类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在主要交通路口,协助维持交通秩序,引导车辆、群众有序通行。
开展文明餐桌志愿服务行动,结合“世界粮食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志愿者向商户、群众普及文明用餐礼仪,倡导节俭用餐习惯,宣传安全用餐知识,树立食为天、礼为先、俭为本、安为要的文明就餐风气。截至目前,累计发动志愿者500余人,服务群众6000余人,发放节约粮食宣传海报1200余份。
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服务活动。为打造清洁宜居的城市环境,积极发动志愿者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服务活动,下发《致全区志愿者和广大市民朋友的一封信》,聚焦背街小巷、房前屋后、道路边沟等重点区域,广泛发动各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截至目前,累计发动志愿者3400余人次,清理户外小广告3980处,清理边沟垃圾700余延长米,清扫落叶1.5万余延长米,清除路边杂草700余延长米。
江源区持续打好移风易俗“组合拳”,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作用,不断提高群众对移风易俗工作的参与度,让讲文明、树新风的“种子”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引导群众争做文明新风倡导者、传播者和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