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崔轶男李润泽记者吴连祥报道初冬时节,在集安市大路镇古马岭村林下山参种植基地,市林业局工作人员正在探测设备,对林下山参的种植面积、参龄、种植地点、土壤检测等项目进行普查,并登记在册、制作台账,为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据支撑。这是该市推动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又一举措。
集安市地处我省东南部,三面环山、南面临水,森林覆盖率达82.16%,是全省平均气温和积温最高、无霜期最长的城市。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市域气候温和湿润,更适合林下山参生长,“国参故里”的美名恒久传扬。2017年以来,集安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推动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已初步建成集人参绿色种植、精深加工、创新创业、交易物流、文化旅游、金融保险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集安乡村产业兴旺、农民生活富裕的强大动力。
乘着推动吉林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东风,集安市认真落实好林、好种、好法、好品牌工作要求,举全市之力加快实现林下山参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突破。市相关部门周密组织协调,对照通化市林下山参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任务清单,组织开展林下人参种植普查工作,工作人员利用先进设备,对林下山参的种植面积、参龄、种植地点、土壤检测等进行详细调查。普查完成后,根据相关数据,进行提升标准、细分数据、编制规划和制定防护措施等工作,推进宜参林地“三级九等”分等。这些工作的完成,可以更好地与通化人参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对接,让售出的每一棵人参都带着产地标识,进而增加含金量,让集安人参持续“火出圈”。
在开展宜参林地普查,充分利用通化人参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的同时,集安市积极探索“林下山参+旅游”模式,打造仙参谷旅游景区、推动林下山参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依托清河国家人参特色小镇完整的产业链条,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全力打造“好品牌”、生产“好产品”、形成“好产业”,加快建设林下山参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赋予林下山参产业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