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30日
首页
第04版:专家热线

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食用菌专家 刘晓龙

选择适宜栽培场地,提前整地

选地:栽培羊肚菌可以选择沙土、黏土或壤土地块。沙土质地松散、沙粒多,通透性好,但土壤养分少,不保水、不保肥。黏土地块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养分不易流失,但通透性差。壤土地块最适宜栽培羊肚菌,通透性、保水保肥及养分含量介于沙土和黏土之间,管理方便,产量高。

整地:采用温室或大棚栽培,夏季高温季节将温室或大棚密闭15天,提高棚室温度,杀灭土壤中的病菌和虫卵,并向土壤撒入石灰粉150-200斤/亩,然后浇一次透水,待水分渗入土壤后深耕土壤25-30厘米,最后平整土地。

选择高产抗病品种,根据栽培时间生产菌种,保证菌种不退化

品种选择:目前栽培的羊肚菌品种有梯棱羊肚菌、六妹羊肚菌和七妹羊肚菌(也叫超群羊肚菌),其中六妹羊肚菌适合东北地区栽培。

购买或分离羊肚菌菌种:可以到有信誉的菌种企业购买菌种,也可从羊肚菌子实体组织分离菌种。栽培种保藏期不超过7天,最好提前预定,保证菌种不老化、不退化。

播种:播种时划分垄区,垄宽1-1.2米,沟宽20-25厘米,沟深5-10厘米,采用条播,机械开沟,边开沟、边播种、边覆土,一次完成。

适时摆放营养袋,增加营养袋数量,提高羊肚菌产量

羊肚菌播种后7-20天摆放营养袋,一般每亩用量1600-1800袋,最多可增至2500袋/亩;扣袋时先在营养袋一侧用刀划两排口,再将营养袋划口面朝下扣在长出白色菌霜的畦床上;营养袋间距20-30厘米,行距30-40厘米,密度4-6个/平方米,呈梅花状排列。

发菌期注意温度变化,确保形成菌核,积累营养,安全越冬。冬季低温促进羊肚菌菌丝产生菌核,菌核储藏大量营养物质;一般播种后至上冻前控制棚室内地温在20℃以下;上冻前向畦床喷水,提高土壤含水量,关闭棚室通风口,防止冬季干燥土壤失水过多。

早春撤袋喷水,保证羊肚菌早出菇、产量高

营养刺激:早春撤去营养袋,诱发菌丝或菌核出菇。如果营养袋还很重、菌丝多也可不撤袋,但被杂菌污染的营养袋必须撤袋。

水分刺激:早春地温在5℃以上通过沟灌或喷灌向畦面喷一次透水,砂土地分两次喷灌,两次喷灌间隔12-24小时;黏土地通过喷灌方式补水,避免土壤积水。

温差刺激:白天扣塑料薄膜、揭开棉帘使棚室内地表5厘米处温度提高至8-12℃,夜间揭去棉帘,使棚内地表温度降至3℃-5℃,加大昼夜温差至10℃以上,诱发羊肚菌原基产生;无风天早晚将塑料薄膜从地面向上卷起通风,时间不超过半小时。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