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6日
首页
第01版:要闻链接

做活“水文章 ” 发展渔产业

辉南推动水产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 闫玥琦 记者 吴连祥 报道 辉南县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做足“水”文章,瞄准特色水产养殖业,不断拓宽发展思路,深化养殖结构调整,有效利用水域资源,培育打造优质高效水产养殖产业,取得显著实效。

朝阳镇辉发鱼菜共生种植养殖基地筹措资金120万元,在小椅山水库建立澳洲蓝龙虾繁育基地,建设3栋钢骨架塑料大棚,改造鱼池100亩,购进100万尾公分苗开展标苗实验,同时采取以点带面、多点联动的方式,在辉南渔场、庆阳镇向荣村、样子哨镇等地开展澳洲蓝龙虾养殖。

走进样子哨镇小椅山村澳蓝湾水产养殖基地,养殖人员正在对虾塘进行测温检袋、适应水温、加氧处理等工作,并精心为虾苗投喂养料。为培育出适合当地养殖的龙虾品种,工作人员学习掌握虾苗育种、虾沟开挖标准以及蓝龙虾综合种养技术。基地从南方引进优质虾苗,投放以后,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指导虾苗培育,保证成活率。养殖基地在发展的同时,还为当地20余名农民提供就业岗位,让他们增加了收入。

打造冷水鱼养殖项目新模式。位于样子哨镇邵家店村的冷水渔乡生态专业合作社引进投资320万元,建起养殖基地。目前,养殖面积达到6000平方米,共建设标准化鱼池12个,养殖柳根鱼、北方花鳅、鲟鱼、金鳟、三倍体红鳟、七彩鲑、马苏马哈鱼。在养殖过程中,合作社采用“跑道式”养殖模式——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这种养殖模式,不仅减少了药物使用,还大大提高了水产品的安全性、高密度养殖与高效益,全年预计比传统养殖模式增收120万元。

唠起冷水鱼养殖新模式的优点,基地工作人员焦国宏说:“传统的池塘养殖方式,鱼粪、残饵等污物不能及时排出,容易滋生细菌,污染水质,而流道养殖模式,通过模拟野外流水环境,让具有逆水而上特性的鱼得到充分锻炼,鱼儿练得一身‘肌肉’,使其肉质变得紧实,口感更好。”

开展稻渔、稻蟹综合种养。楼街朝鲜族乡龙光村依托辉南县瑰迈家庭农场投资50万元,发展稻渔、稻蟹综合种植养殖1000亩,2024年6月在稻田、沟渠投放500余斤蟹苗、3000余斤鱼苗,9月收网后收获稻田蟹1500余斤、稻田鱼6000余斤,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

“蟹和鱼的排泄物被水稻的毛细根吸收,有利于水稻生长,这种养殖方式生产出的蟹、鱼和水稻都是绿色生态产品,在市场上更受欢迎,能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楼街稻米品质。”养殖户何小军介绍说。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