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025年02月20日
首页
第02版:特别关注

以“鲜”取胜 向“新”而行

——辉南县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观察
王晓旭 闫玥琦 本报记者 吴连祥

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辉南县充分发挥区域、气候和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鲜食玉米、食用菌和淡水养殖等特色产业,多措并举开展基地建设,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农民增收的进程。

打造“金米”富一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鲜食玉米的需求日趋旺盛。面对这一商机,辉南县及时调整产业发展思路,引导扶持农民、新经济组织及粮食企业发展鲜食玉米产业。经过广泛宣传推广,党员干部引领带动,2024年,全县鲜食玉米种植面积发展到3.16万亩,产品远销全国各大城市。

辉南县地处北纬42度,全域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积温充足。优越的自然条件不仅造就了鲜食玉米香甜软糯的口感,也为产业发展壮大创造了优越条件。

加强组织协调,拓宽销售路径。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镇村组织积极创新发展模式,抓好引领带动。杉松岗镇安山堡村建立“党组织+经销商+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带动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共同发展。朝阳镇新胜村采取以“鲜”取胜、以快争“鲜”的运行模式,形成“种植+采收+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条。

一穗穗金黄鲜亮、颗粒饱满的玉米“走上”流水线,历经剥皮、切头去尾、清洗、杀菌、蒸煮、冷却、风干、包装等程序后完美变身,凭借良好的口感和营养,在市场上赢得众多消费者的青睐,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商务部门和乡村组织通过电商平台、农超对接等方式,将鲜食玉米销往全国各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鲜食玉米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玉米加工、包装、物流等产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引得外出务工人员纷纷返乡创业就业。安山堡村鲜食玉米加工生产线每日产能达20万穗,每天可带动100人在家门口务工,让当地农民实现种植、就业“双增收”。

羊肚菌撑起“致富伞”

在培育打造绿色高效产业的进程中,朝阳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尝试发展羊肚菌种植产业,推动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出新路径。

走进马家岭村棚膜基地,一缕缕菌香混合着泥土气息扑面而来,一朵朵羊肚菌撑着褐色的“小伞”,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错落有致地盛开在菌垄上。工人拿着小镰刀小心翼翼地穿梭其中,快速采割羊肚菌,丰收的喜悦写满眉梢。

经过几年的发展,马家岭村棚膜基地已建起羊肚菌大棚3栋,种植面积发展到800平方米,每栋产量稳定在500斤左右。目前,羊肚菌新鲜上市,每斤价格约200元。

“民间有这样一句话:年年吃羊肚,80岁照样满山走。咱们的羊肚菌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有好多维生素、矿物质,还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吃了它,就像给身体加了一道防护盾,免疫力蹭蹭往上涨,干啥都有劲,口感也没得说,脆生生、鲜香嫩,无论是炖排骨、煲菌汤、炖鸡,还是炒着吃、蒸着吃,味道都好得不得了。”基地负责人李刚介绍说。

据介绍,朝阳镇运用马家岭村棚膜基地羊肚菌种植的成功范例,发挥地理位置和乡土人才优势,继续扩大羊肚菌的种植面积,提产量增效益铸品牌,同时计划引入刺松茸等品类,带动全域及周边村镇共同发展。

“工厂化”养鱼创高效

辉南县水利资源充沛,河川流域面积2138平方公里,水库塘坝星罗棋布,具有发展淡水养殖的独特优势。县镇组织因势利导,深化养殖结构调整,有效利用水域资源,引进“工厂化”“跑道式”养殖模式,持续打造优质水产养殖产业。

“工厂化”水产养殖模式堪称“慧慧渔业”,通过精确控制水质和水温,以及合理的投喂和管理,提高鱼类养殖密度,实现水资源利用最大化、环境影响最小化。这种全年无季节差异的生产方式,由于采用循环水系统,水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减少了对新鲜水资源的依赖。同时,通过调节光照、温度、溶氧量等参数,优化了鱼类的生长环境,提高生长速度和成活率,促进效益提升。

走进小椅山村澳蓝湾水产养殖基地,养殖人员正在对虾塘进行测温检袋、适应水温、加氧处理等工作,并精心为虾苗投喂养料。为培育出适合当地养殖的龙虾品种,养殖工人学习掌握了虾苗育种、虾沟开挖标准以及蓝龙虾综合种养技术。基地从南方引进优质虾苗,投放后,请来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指导虾苗培育,保证了成活率,提高了养殖效益。

“以前我们这里主要种水稻和玉米,收入不高。现在村里有了澳洲蓝龙虾养殖基地,雇我来管护虾池,让我在不耽误种地的情况下,还能在村子里打零工,增加了收入,真是太好了!”在家门口就业的小椅山村农民张斌说。

“跑道式样”养殖,就是建造在池塘中的养殖单元,水槽的一侧是推水增氧装置,利用鱼的逆水性,让鱼苗能在水流推力下持续游动,可实现养殖尾水无污染,还可以提高鱼的品质。样子哨镇邵家店村冷水渔乡生态专业合作社采用“跑道式”养殖模式,发展养殖面积6000平方米,创造了成功范例。在此基础上,又引进投资300万元,扩建养鱼池6个。养殖品种从柳根鱼、花泥鳅增加到马苏马哈鱼、鲟鱼、纯种红眼金鳟、三文鱼、七彩鲑等多个名贵品种,其中,冷水三文鱼在市场上特别受欢迎。

稻渔、稻蟹综合种养。楼街朝鲜族乡龙光村依托辉南县瑰迈家庭农场,投资50万元发展稻渔、稻蟹综合种植养殖1000亩,2024年6月在稻田、沟渠投放500余斤蟹苗、3000余斤鱼苗,9月收网后收获稻田蟹1500余斤、稻田鱼6000余斤,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

“蟹和鱼的排泄物可以被水稻的毛细根吸收,不仅有利于水稻生长,还可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这种养殖方式生产出的蟹、鱼、水稻都是绿色生态产品,在市场上更受欢迎,能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楼街稻米品质。”养殖户何小军说。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